2018年12月30日,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后,日本主導的由11國參與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正式生效。2019年2月1日,《日歐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也正式生效,這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之前,美墨加簽署了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新自貿協定。此外,美歐、美日就自貿協定的簽署開展工作。在WTO多邊貿易體制日漸式微和貿易保護主義風潮日趨強烈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域外自貿協定對我國經濟貿易發展帶來的影響。
CPTPP中的成員國大多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CPTPP中撤銷或削減工業品和農產品關稅,特別是給予諸多商品零關稅待遇和在貿易、投資領域提供便利措施會對中國的貿易帶來一定影響。此外,歐日EPA中,歐盟取消約99%的對日商品關稅,日本取消約94%的對歐盟商品關稅,包括82%的農產品和水產品,這一比例未來數年內將上升到99%,朝著零關稅互免方向邁進的幅度之大超乎想象。這將對未來中國參與自貿協定談判增加難度,更多貿易伙伴將要求參照歐日EPA的高標準提高對中方在貨物貿易領域的要價,進而在制造業和金融業等領域投資準入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在研究應對域外自貿協定對中國影響的問題上,我們所要堅持的一個原則如商務部所表態那樣,“對于區域自由貿易安排,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只要符合世貿組織原則,開放、包容、透明,有利于推動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我們都持積極的態度。”區域自貿協定始終應當是依據WTO多邊規則進行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在簽署EPA的同時,日歐首腦聯合聲明表示,將繼續支持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發揮重要作用,并確認將為維持自由貿易體制展開合作。這也與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立場存在利益契合點。但日歐EPA的簽署,意味著全球貿易秩序從以WTO為基礎的簡單多邊貿易體系向多個雙邊貿易體系重疊交叉后的復雜多邊貿易體系轉變。因此,中國需要研究如何面對以WTO為中心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所面臨重大變革的挑戰,主動對接更高標準的國際經貿新框架和新規則,促進全球貿易規則朝著更加反映時代特點和經濟發展趨勢演進。
除了減免關稅方面的高標準外,日歐EPA對服務貿易、金融服務、流通、郵政快遞、電子商務、通信、勞動力市場、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的規定同樣也是高標準的。這為未來區域貿易協定談判乃至建立全新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樹立了新標桿。而美墨加新貿易協定中,美國主導并堅持的“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也將成為未來自由貿易談判的新風向。對于中國而言,如何適應域外自貿協定談判的新發展態勢、如何結合自身經濟貿易發展現狀找到推動現有和未來自貿協定談判的切入點十分重要。而進一步堅持改革開放,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則是實現在自貿協定談判中增強中國話語權和推動力的關鍵所在。
在自貿協定談判中,日本表現積極。2018年開始,日本政府三面出擊,在區域合作戰略的三大方面——亞太、歐盟、東亞同時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日歐EPA的簽訂,使日本的FTA覆蓋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再加上CPTPP的貢獻,日本FTA覆蓋率達到36.5%,這標志著日本已經在區域合作層面占得戰略先機,其意義和影響不容小覷。因此,需要針對日本在其他自貿協定談判中的要價和立場,系統梳理中方在《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和《中日韓自貿協定(CJK)》談判中的定位和目標。
CPTPP生效后,成員國中的紡織、服裝、玩具、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對中國類似商品的出口將帶來潛在沖擊,中國境內外商投資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東南亞國家的轉移速度可能明顯加快。EPA生效后,我國的紡織品、服裝、皮革、石化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受到較大沖擊。與此同時,部分原材料、機械和電子零部件等產業將從中受益。從促進中國外貿發展的角度,各級政府,特別是貿易促進機構和行業中介組織要下力氣指導企業學會用好中方已經簽署的自貿協定,用足用好各項關稅減免和投資優惠政策,更要組織企業學習研究域外的自貿協定,通過多種方式實現產品價值鏈的重構,借助第三國生產方式最大化地享受關稅和非關稅減免優惠政策。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