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日元匯率波動,大幅下跌,令日本經濟承受明顯壓力。而除了日元外,亞洲多國本幣對美元匯率在今年也出現不同程度下跌。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報道稱,亞洲多國針對美元升值導致本國貨幣貶值保持警惕,紛紛打響貨幣保衛戰。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今年以來,截至5月1日,日元、泰銖、韓元、印尼盾、菲律賓比索以及馬來西亞林吉特等亞洲多國本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與年初相比,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大幅下跌約9%,韓元匯率也一度下跌超6%,印尼盾匯率則下跌5%以上。
亞洲貨幣后續將走向何方?人民幣在本輪震蕩中如何應對?對紡織外貿影響幾何?
專家分析:本幣貶值 新興經濟體面臨債務可持續風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馥伊表示:美元走強,本幣貶值對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會帶來資本外流、進口價格上漲和金融環境收緊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那么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金融安全也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拖累,特別是像印尼、菲律賓這些外債水平相對比較高的國家,美元高利率當然會帶來債務可持續性的風險。
日本媒體:亞洲多國擔憂貨幣貶值導致通脹加劇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以及多個國家都對貨幣貶值導致通脹加劇感到擔憂。在日本,受日元持續貶值的影響,物價上漲,民眾的生活壓力加大。
在印尼,大米等食品價格也大幅升高,3月CPI同比上漲3.05%,創7個月以來新高;4月CPI同比漲幅則為3%。越南4月CPI同比上漲4%以上。
面對本幣的“跌跌不休”,多國已經采取措施。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說,市場猜測,4月29日和5月2日,日本央行實施了買入日元、拋售美元的外匯干預行動。不過,日本政府未對外界猜測作出回應。
4月24日,印尼央行加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上調至6.25%,目的是加強印尼盾匯率的穩定,同時采取前瞻性措施,確保通貨膨脹率在目標范圍內。
越南國家銀行的副行長陶明秀則在4月19日表示,未來可能將干預匯市。
美國貨幣政策外溢,給全球帶來嚴峻挑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馥伊表示:很多國家的貨幣貶值直接造成了他們的進口成本激增,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美國目前通脹是居高不下的,美聯儲還是會把基準利率維持在高位,使資金持續流向美國,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給很多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嚴峻挑戰,對全球都形成了比較大的一個風險外溢效應。
人民幣表現穩健
雖然有了一些起色,但在專家看來,亞洲國家“救匯”的最終效果如何,還是未知數,亞洲貨幣或將延續“過山車”的震蕩走勢。
以日元為例,平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及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日本當局的干預在短期內有效,但不會推動日元趨勢反轉,更多地是放緩日元貶值的速度,且本輪日元走勢關鍵在于日本央行貨幣政策轉向以及美元情況。
高盛分析師Danny Suwanapruti也認為,主導亞洲宏觀市場的主題是美聯儲政策路徑,及其對美國基準利率和美元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亞洲貨幣震蕩時,人民幣匯率表現格外穩健,沒有出現大幅波動。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此表示,人民幣幣值穩定有內在支撐因素。“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復蘇步伐加快,消費、投資穩定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外部因素給人民幣匯率帶來的波動。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充足,政策工具體系完善,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王有鑫說。
今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外匯局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是不會變的,人民幣匯率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基本穩定。
紡織外貿或再受威脅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東南亞,都是我國重要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地,當地貨幣的匯率波動勢必會影響我國紡織外貿出口。
微觀來看,一方面,貨幣匯率大幅貶值,會增加海外市場對我國紡織服裝的進口成本;另一方面,匯率持續貶值,會進一步壓榨亞洲國家央行外匯儲備,引發外匯緊張,使部分企業即使存在需求,也沒法申請足夠外匯進口。
宏觀來看,每次美國進入高利率、強匯率周期,海外國家都會面臨巨大的壓力。當美國利率較高時,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回美元區,推高美元匯率,推高美元資產價格,吸引更多資金出離新興市場。新興市場國家動用外匯儲備來維持匯率穩定,但是隨著儲備的迅速減少,基本面因素惡化,更多外國游資(還有本國資金)逃離。不少新興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債務,一旦外資撤離,美元流動性很快枯竭,就容易爆發債務危機,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
但整體而言,在有了97年與07年幾次金融危機的教訓之后,各國對匯率的把控程度進一步提升,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較當時已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