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棉紗進口約12.77萬噸,同比增加112.48%;2月棉紗進口約11.16萬噸,同比增加18.72%。2月棉紗進口增幅較前幾個月均大幅下挫(11、12月棉紗進口同比增幅分別為91.39%、103.32%)。
業內分析,除了春節因素織布廠、棉紡貿易商及海關等部門休假外,更重要的因素是2月份進口紗與國產紗價格倒掛幅度持續處于偏高水平,以及采用巴西棉、美棉、印度棉及其它產地棉花配棉棉紗供應量相對充足等的影響。
不過,隨著3月份以來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大幅下挫,國際棉花現貨價格隨之較大幅度跟跌,越南、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等各國紗廠原料采購價也持續回落,紡企利潤得到明顯修復。
江浙、廣東、福建等地一些布廠、貿易商反饋,隨著ICE主力合約跌至85-90美分/磅,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紗廠近日紛紛開啟下調棉紗FOB/CNF報價節奏(其中越南全棉紗、混紡紗調整幅度稍大),但因鄭棉紗CF2405合約清明節前上破16200元/噸,目前在16000-16300元/噸區間盤整,國產棉紗出廠價不僅沒有下調,部分廠家反而小幅上調,導致內外棉紗價差不斷收窄,進口棉紗競爭力得到恢復。
浙江某輕紡進出口公司表示,受內外棉紗報價走勢背離,沿海地區出口溯源訂單再現階段性回流(仍以短單、小單為主,中長線大單偏少)及美聯儲降息預期推遲,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勢頭顯現等利好帶動,近幾日下游織布廠、中間商對保稅、即期和船貨棉紗詢價有所回暖,活躍度逐漸回升,集中在C16S-C40S棉紗,OE紗及高支紗表現仍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