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部分棉紡織企業反饋,5月中旬以來盡管鄭棉CF2409合約在跌破15000元/噸后震蕩反彈、紡紗即利潤較3/4月份持續好轉,但國產棉紗價格(含紗廠出廠價、各輕紡市場報價)仍處于下降通道,陰跌不止,其中50S及以上高支紗詢價/出貨相對更加清淡,因此紡企優惠促單的幅度稍大。
泰安某中型紡企表示,近期新接江浙、廣東、福建等地棉紗訂單基本都是一單一議價,對大客戶、老客戶不僅讓利較前兩個月高50-100元/噸,而且接受1-3個月賬期、國內信用證等付款方式,一方面隨著內需進入淡季,紗線累庫率逐漸升高,當前“保開機、保生產、保運營”的壓力增大;另一方面4月份以來棉紗價格下調幅度低于棉花,原料庫存偏少的紡企即期利潤回升,存在棉紗降價,給下游消費終端降價減壓的條件。
從調查來看,隨著產業鏈淡季的深入,廣東佛山、中山等地中小織造企業實際開機率已降至3-4成,限產、減停產的趨勢越來越突出,而規模以上織布企業雖然外派、委托代加工訂單減少,但車間開機率仍維持在7-8成,出口、內需新增訂單下降并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4月、5月份棉紡織品、服裝訂單向大中型企業流動、集中,“虹吸”效應使中小廠家處境越發被動。
另據海關統計數據,2024年4月我國進口棉紗12.44萬噸,環比減少32.89%,同比增加3.36%。環比、同比增長明顯小于1-3月。業內分析,除清關后內外棉紗價差在500元/噸以上外,還與春節后我國新增棉紡織品、服裝出口溯源訂單數量下滑及近期美方對新疆棉制品進口禁令執行趨嚴、墨西哥突然對544項進口商品加征5-50%進口關稅、中國至北美航線海運費大幅上漲等外圍利空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4月印度棉紗進口量占棉紗進口總量的比例為11.31%,上升至第2位,將競爭對手烏茲別克斯坦紗、巴基斯坦紗擠到第3、4位。據印度相關部門統計,2023/24年度3月印度出口棉紗10.45萬噸(HS:5205項下),環比增加3.88%,同比增加14.59%。2023年8月-2024年3月印度棉紗出口至中國15.44萬噸,同比增長155.5%,占印度棉紗出口總量的19.65%,孟加拉國、中國牢牢占據印度棉紗出口市場的前2位。
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棉紗貿易企業、織布廠反饋,雖5月中旬以來ICE期棉震蕩反彈,但越南、印度、烏茲別克斯坦等棉紗FOB/CNF報價仍呈陰跌、探底節奏,其中印度精梳紗、氣流紡紗、粗支環錠紡紗、針織紗等向下調整幅度稍大,再加上目前港口印度紗各規格齊全,庫存量偏大(3-5月印度棉紗線到港、入庫量明顯高于巴基斯坦紗、烏茲別克斯坦紗等),因此受到沿海地區織布廠、中間商的關注度也偏高。
浙江蘭溪、象山等地織造廠反饋,由于國外各紗廠原料成本差異較大、運費差異很突出,再加上各貿易企業棉紗庫存、資金流不同,因此目前港口保稅棉紗、清關棉紗報價的差異較大,非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