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之后,隨著下游開機緩慢下降,棉花進入消費淡季,國內棉花行情繼續回落,在美棉大幅下跌拖累下,內外聯動,鄭棉下跌幅度加速。
近日鄭棉主力合約市場走勢
近日,鄭棉連續大跌兩天,已經逼近一萬五的整數關口,鄭棉主力合約5月10日收15200元/噸,兩日跌去435元/噸。
北半球的主要植棉國家,像印度、中國和美國通常在4月和5月開始播種,南半球的國家,像巴西、澳大利亞則分別在12月和9月開始播種。
現在新疆棉播種已經基本結束,部分新棉已經出苗,而對于棉花的產量預期,最關鍵的就是的當下的播種和出苗期。如果在當下階段出現了寒潮等極端天氣,則可能開啟一波天氣炒作,而在去年這個階段,因為天氣炒作,國內棉花價格確實炒作到了一萬七以上。
從年對比圖來看,去年棉價自4月起行情一直上漲至十月,主要由于4月棉花種植期間天氣因素的擾動,市場炒作氛圍濃厚,加上商業庫存的大降,加劇供應端的擔憂情緒,使得棉價一直上行至高位。今年棉價自4月后就進入下跌通道,天氣擾動較少,加上進口棉大增,海外出口市場疲弱,整體行情弱于去年。
今年新疆并沒有出現寒潮干旱等極端天氣,天氣炒作落空,棉價也就不斷下跌。
再來看外盤,在今年2月,在高需求,低庫存的現實情況下,美棉一度炒作到100美分,但是3月后,在弱需求的影響下,美棉一路回落,5月出的價格已經不到80美分,這樣國內企業的進口成本在隨之下移,國內棉花進口量也不斷抬升到近幾年的高位,因此在國外棉花沒有出現明顯止跌之前,國內棉花大概率還會延續弱勢。
鄭棉大幅下跌 棉紗降價壓力增大據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幾家棉紡企業反饋,受5月上旬以來鄭棉大幅下跌和中小型紡企棉紗累庫率上升的影響,企業現金流有所收緊,棉紗報價面臨的下調壓力越來越大,部分紡企和貿易商已經開始降價出貨。雖然規模以上紡企并沒有立即跟進,但在紡服訂單淡季特征顯現(混紡紗、差異化紗線走勢也明顯減緩)、同行降價施壓的大背景下,企業穩住紗價的壓力很大。
泰安某中型紡企表示,隨著鄭棉主力合約跌至15000-15500元/噸及棉紡織、服裝內銷訂單淡季到來,布廠和棉紗貿易商對棉紗、混紡紗的壓價力度越來越大,在紡企報價基礎上直接壓價300-500元/噸的現象并不少見,“買方市場”非常突出。紡企為了穩定客戶、維持生產、降低資金占壓,只能選擇下調紗價,試圖加快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