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期間外棉漲價帶動籽棉收購價上浮反推鄭棉上漲
ICE主力合約9月30日收于60.72美分/磅,到10月7日收盤已上漲至61.22美分/磅,國慶期間美棉上漲0.5美分/磅。軋花廠負責人也表示,由于美棉的價格上漲,且國內不開盤,國慶期間收購籽棉價在5日之后開始有所上浮,尤其是北疆比較明顯。據信息網統計數據來看,國慶前幾天的機采棉平均收購價在4.61-4.63元/公斤之間,10月7日已上漲至4.73元/公斤,上漲幅度在0.1元/公斤左右。相對手摘棉由于本身價格較高,上漲幅度偏小,10月7日全疆平均收購價格為5.61元/公斤。
全疆加工量已近23萬噸利潤相對客觀
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新疆棉花加工統計數據來看,截止10月8日全疆已加工皮棉23.31萬噸,且全疆平均收購價格在5.2元/公斤左右。如按照目前籽棉收購價,棉籽價格(最近成交價1.72元/公斤),1000元/噸的加工費計算皮棉成本大致為11500元/噸左右。而目前期貨盤面價格在12300元/噸,也就是在不計算其他費用以及升貼水的情況下,軋花廠能有800元/噸的利潤。據了解,目前已加工出來的棉花質量能有300-500元/噸的升貼水,公毛差按照300元/噸計算,而貿易商CF2001合約報基差為-250元/噸,直接在期貨盤面點價銷售最終價格在12650-12850元/噸。且在調研過程中大多數企業負責人銷售心態以順價基差銷售為主。
后市或將形成短期高點但大幅上漲可能性較小
雖然期貨價格在此價將有產業套保盤的壓制,但就目前的實際收購量以及加工量占全年度產量的比重較小。后期如期貨價格再次大幅上漲,籽棉收購價以及皮棉成本將會不斷提升,助推期貨價格再次上行。疊加今年疆內產量受種植期低溫的影響,總產有降低的預期下,短期棉價可能將會再次上漲。但最終的還是受到下游消費疲軟以及中美貿易戰大環境的影響,價格再次回到弱勢震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