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受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正式實施,以及中美貿易談判不順暢帶來的一系列利空情緒打壓,開盤以來鄭棉期貨直線跳水,主力CF1909合約迅速封于跌停,期價刷新近三年低位。棉紗期貨主力合約CY2001也隨之跌停。市場變化為何如何突然?行情暴跌的原因何在?
一、中美貿易戰升級成市場暴跌異火索
貿易爭端驟然升級!中美貿易談判雖沒有徹底破裂,但美國5月10日起正式對2000億商品加稅,且已啟動對余下3250億美元商品(其中將包括中國輸美紡織品服裝中的絕大多數商品)加征稅的程序,中美關系進入破裂與否的30日到計時,市場普遍悲觀,認為6月10日前達成協議的概率很低,擔心兩國可能會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痛苦貿易爭端。就像是一根針,直接刺破了市場原先偏于樂觀的預期泡沫。中美貿易爭端迅速惡化利空全球經濟和棉花消費,成為短期壓倒一切的基本面。當下,宏觀和產業利空共振,可能會大幅拓展棉價近三年運行區間的下沿。
目前受影響的對美紡織服裝出口額約有74億美元,約占對美紡織服裝出口總額的16%。若美方對剩余約3000億美元商品也加征關稅,那么中國輸美的454億美元紡織品服裝均將受到較大沖擊,極限測算國內會損失掉約110萬噸棉花消費量。由于棉紡下游接近于自由競爭市場,在損失掉美國市場之后,會通過慘烈的價格戰尋找其他市場或自我消化加稅影響,這樣整個紡服產業鏈的利潤恐怕會非常難看,消費端會通過負反饋進一步拉低棉價。據此推演:情形一,美方將2018年9月對華征稅的2000億美元商品稅率從10%提高至25%,保持現狀不再升級關稅戰,國內棉價下沿可能在14500元/噸附近;情形二,美方對剩余約3000億美元商品加稅,即對所有輸美紡織品服裝加稅,如果國內沒有進一步的刺激措施,國內棉價下沿存在下探13500元/噸的可能,這是最壞的情況。
二、全球去庫存周期或結束,產業利空維持
5月10日,USDA發布新年度供需預測,將全球棉花產量預估上調152.9萬噸至2731.5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預估上調70.1萬噸至2741.8萬噸,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預估下調17萬噸至1647.9萬噸,去庫存周期結束,轉向產需平衡期。USDA大幅提高產量預估符合預期,但在貿易戰加深的背景下調增消費預估可能過于樂觀,尤其是中國的消費量預計過于樂觀。據測算,2018/19年度國內消費可能在850萬噸上下,貿易戰惡化的背景下,2019/20年度國內消費可能會下降到800萬噸;如果天氣正常,去庫存周期更大的概率是切換為小幅累庫存周期,棉價大格局震蕩略偏空。
中短期來看,除了下游消費不佳外,受貿易爭端惡化影響,國內外做多棉花的資金均開始流出。目前鄭棉沉淀資金約33.5億,兩周前的高點約40億;截至5月7日,美棉期貨和期權基金凈多單21238張,占比7.9%,兩周前的高點約16.5%。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截至5月10日,全國皮棉銷售68.1%,同比降4%;鄭棉倉單為19838張,還是增加趨勢,套保壓力不減。
三、政策面引導供給持續增加
配額政策出臺較去年提前。4月12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2019年滑準稅配額申請公告,公告顯示本次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數量為80萬噸,全部為非國營貿易配額。5月12日國家發改委公示了2019年棉花進口滑準稅配額申請企業信息。滑準稅配額政策方面,今年不管是從公告發放時間還是從申請企業公示時間來看,都要比去年的提前,因為,市場預計今年的滑準稅配額的發放也將將去年提前。
儲備棉輪出再次補充供給。4月26日,儲備棉輪出的公告顯示2019年儲備棉輪出工作將于5月5日開始。輪出數量為100萬噸。儲備棉輪出的相關事宜市場上早有預期,但是具體什么時間以及輪出多少量,市場不知道。公告公布后確定了市場預期,價格雖有下跌,但公告中有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國家有關部門擇機輪入的安排相對給多頭增加了信心。但從上周成交情況來看,交易商對儲備棉相對青睞。
滑準稅配額的公示,以及儲備棉的持續補給,使得市場供給量持續增加。
當然,我國紡織業也不需過于悲觀。以2017年中美貿易摩擦發生前為例,根據相關數據,1-11月紡織品服裝貿易出口額2445.8億美元,其中對美累計出口414.6億美元,這一占比只有16.9%。即便加上全部關稅,美國也不可能完全停止從中國進口,至多是比例大幅下降而已。只要產業合成向心力,埋頭提高技術,生產優質產品,積極開拓同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辦法總比困難多,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了國家向前發展的大勢。(來源 中國棉花網、中糧期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