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棉花1901期貨在15500元/噸—15600元/噸徘徊,1905在16300元/噸左右,就當時的價格而言,手里有籽棉資源的南疆軋花廠,他們是能套保的。但很多企業認為成本太高,毛重都在16500元/噸,賣16200—16300元/噸基本都是虧損的,他們說的確實都是肺腑之言,個人也曾經不只一次的給幾個企業的老板說:“別只是盯著現在的成本,新花收購價是個向下走的趨勢,你要學會算總賬,后面收購價下來了,可能你成本不到16000元/噸,那么你前面16300元/噸賣的就是有利潤的了”。但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太少,聽完之后實際去操作的人更少,偶爾有之者現在對我很是感激。這幾天幫著幾個撐不住的老板賣了點貨,雙29毛重也就16050元/噸,而在一個月前,同樣這批貨16600元/噸的價格也不同意銷售。
現在的棉花期貨價格對比一個月前已跌了將近1000元/噸,陰跌是可怕的,溫水煮青蛙的效應,這些加工企業多么憧憬一個月前的價格啊?但市場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么?我覺得肯定不會,別說再給漲回1000元/噸的機會,就是再漲400元/噸,他們就蜂擁而入了。因為這一個月已耗盡了他們的斗志和心理的預期,只要不賠錢,他們就出貨了。市場每年都給機會,但想等到機會,需要實力做保證。可能企業預期明年五月大漲,就像往年一樣,但前提是要撐到那個時候。兵團和眾多有實力的貿易公司可以撐住,但小型加工廠只有少量自有資金,收購主要靠大量的融資來撐著,這一類需要的是快進快出,小企業能和大公司一起抗么?即使真挺住了,到時候心態又變化,得隴望蜀,坐七望八,最終什么也沒拿到(庫爾勒某企業,六七月份能賣公定17500元/噸不出手,留著一萬多噸,到十月份以公定15300元/噸的價格出售,目前還沒賣完,銷售最低公定14700元/噸)可憐之人總有可恨之處,市場不同情無風險意識和貪婪的人。
有風險意識和避免貪婪作祟是我們存在這個市場的兩大生存法寶。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那你至少就成功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