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紡織品和服裝在印尼崛起。
印尼總統在一次活動中發表演講,稱印尼人應該“討厭外國產品,熱愛本地產品”。他認為,電商平臺正在加速商品向印尼進口,并利用重磅折扣在市場上傾銷,劍指國內服裝業。
跨境銷售,總部設在海外的賣家直接向印尼消費者銷售,已經急劇增加并逐漸成長為當地零售重要比例。印尼用于制作服裝的紡織品大多是進口的,令人難受的是,比起能遠在中國的服裝,成本更為昂貴。
中國制造席卷東南亞
秦絲深耕服裝線下進銷存行業多年,有許許多多的商家老板從事跨境電商服裝貿易,在那里,我們聽到很多故事。
山東省慶云縣常家鎮東張村,是山東北部,十多位留守農村婦女和他一起,把小商品賣到東南亞和中國臺灣地區。這里的工廠辦公室都掛著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的行政地圖,辦公桌上擺著一個地球儀。
僅在這個偏遠小村落,因為跨境電商,在2020年制造了3000多萬元利潤收入。員工的收入從1500元到15000元不等,跨境電商不單是阿里巴巴、京東、字節跳動這類超級互聯網巨頭的游戲,一個農村也能在這場游戲中玩得游刃有余。
秦絲了解到,2020年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驗放進出口清單24.5億票,同比增長63.3%。
被碾壓的印尼服裝行業
印度尼西亞的人口中有87%是穆斯林,印尼又有近1.5億女性。她們中的大多數在某些時候終會戴上頭巾。許多穆斯林女性每天都要戴頭巾,因此她們每人都需要好幾條頭巾,并且會定期購買新的。
需求很明顯,對戴頭巾的女性來說,她們想根據當前的流行趨勢,將頭巾和衣服搭配起來。印尼每個月有可能有超過1億件的頭巾需求。以每件2美元的價格計算,這至少是兩億美元的產業,核算印尼盾6萬億。
但是,當地的服裝行業,比如頭巾等,它們不是工廠生產的,而是出自大約7千到1萬名家庭主婦之手。就像國內的農產品種植行業,數以千萬計的零散種植戶,把生產出來的頭巾交付給批發商,再由他們轉發給品牌商。
但是,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頭巾出現在本地市場。在當地流行款的基礎上,還添加了當地不能做到的一些小元素,有些頭巾在紡織時摻了一種金線,令它看上去會閃閃發光。
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輕而易舉地沖破當地行業門檻,印尼的服裝行業被打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