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產業鏈轉移,東南亞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的紡織代工基地之一,也有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與東南亞產生業務往來。
但隨著世界局勢發生變化,東南亞國家近期也大事不斷,東南亞紡織產業的格局或許會出現洗牌。
印尼:欲加征高額關稅
6月28日,印尼貿易部長祖爾基弗利·哈桑對媒體表示計劃對某些進口產品征收100%至200%的保障性關稅,特別是在鞋類、服裝、紡織品、化妝品和陶瓷等領域。
7月5日高級部長盧胡特·賓薩爾·潘賈伊坦已經澄清說,該政策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尤其是中國。
印尼紡織業深受裁員影響和更便宜的中國進口產品沖擊,近年來發展逐漸放緩,被中國制造“卷”到的印尼市場叫苦連連。雖然目前這個政策也沒有真正的落地實施,但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印尼對本地企業保護的意識正在不斷加強。
越南:7月出口創新高
今年 7 月,越南紡織服裝出口創匯同比增長 12.4%,達到 42.9 億美元--這是該行業今年首個出口超過 40 億美元的月份,也是自 2022 年 8 月以來的最高值。
該國統計總局(GSO)稱,今年前七個月,該部門的出口收入同比增長 5.9%,達到 239 億美元。
今年 1 月至 7 月,纖維和紗線出口額同比增長 3.5%,達到 25.3 億美元,而織物出口額也同比增長 18%,達到 4.58 億美元。
現越南向113個國家和地區出售紡織品和服裝,主要市場為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中國,年內出口額目標為440億美元。
孟加拉國:發生騷亂
8月4日,孟加拉國發生全國性抗議活動,這場風波導致前總理謝赫·哈西娜辭職與政府更迭,也對該國以服裝紡織業為代表的經濟活動造成沖擊。孟加拉國是全球服裝供應鏈上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去年出口了約470億美元的服裝。動蕩發生后,該國許多工廠一度處于“極不穩定”狀態,外媒稱全球多家服裝品牌都在調整訂單。
在孟加拉國投資紡織業的中國商人韓景超分析稱,服裝行業的訂單存在季節性、階段性。近期孟加拉國紡織業受到的影響,可能不僅導致近期的訂單取消,還可能影響下一個采購季甚至整個今年下半年。
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開工
據報道,8月5日上午9時,我國承接的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項目正式舉行了開工典禮。儀式當天,柬埔寨全國帶薪休假一天,兩萬多柬埔寨各界人士共同參與動工儀式。
德崇扶南運河是一條呈南北走向的人工運河,起點位于柬埔寨首都東南側的普雷科安貝爾,沿途經過甘丹、茶膠、貢布和白馬四省,最終從白馬港出海。該運河全長180公里,通過人工將湄公河、洞里薩湖、洞里巴薩克河等水域進行連接,沿途將建設3座導航站以及11座跨河橋梁。河道設計為雙向航道,寬度為100米,水深5.4米,可滿足3,000噸級的船只通過。預計該項目耗資將達到17億美元,耗時4年,2028年便能完工。完工后,柬埔寨將獲得出海口,紡織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菲律賓:故意沖撞中方海警艇
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甘羽表示,8月19日,菲律賓4410、4411號海警船未經中國政府允許,非法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仙賓礁鄰近海域,中國海警依法對菲船只采取管控措施。菲4410號船無視中方多次嚴正警告,以不專業、危險方式,故意沖撞中方正常維權執法的21551艇,導致發生擦碰,責任完全在菲方。
東南亞紡織業或發生洗牌
東南亞國家近年來紡織產業發展的契機是中國紡織產業的對外轉移,其本質是歐美國家對制造業“去中國化”,尋找外部替代。因為東南亞有豐富的勞動力與相對穩定的政治局勢,因此能夠承接中國轉移出來的訂單,而中國也因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推動了成衣制造業轉移。
但從近期孟加拉國的遭遇可以看出,只要政治局勢出現動蕩,多年積累下來的產業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損失。
現階段,中美博弈已經進入白熱化,東南亞是雙方博弈的一個重點,東南亞國家各有各的小心思,同時因為地緣的因素,印度對東南亞部分國家也有很強的影響力。無論是中老鐵路、柬埔寨的運河,還是菲律賓對我國的挑釁,都是多方博弈產生的結果。紡織產業作為東南亞大部分國家出口支柱產業,將會很明顯地受到波及。
隨著事態的不斷發展,東南亞的紡織產業或許會在未來數年間完成一次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