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一次性口罩公開零售價格,最低降到了0.318元一只,你沒有看錯,是0.318元,而且還包郵!一次性口罩從最早的7元一個,到現在0.318元一個,價格經歷了跳樓式的暴跌。這說明現在口罩已經供過于求了,成為了買方市場了。
口罩價格一落千丈
成爛大街的普通商品
口罩,疫情期間的硬通貨,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接近尾聲,已經成為爛大街的普通商品。
口罩價格也一落千丈,現在淘寶上,一次性防護口罩,零售價格已經最低能做到0.318元一個,還包郵。
這個零售價,比一些口罩廠的批發價格還要低。現在合格的熔噴布,一噸大概30萬元,一噸熔噴布生產100萬只一次口罩,光是熔噴布的成本就去到了0.3元。
無紡布的價格目前大概是3萬元一噸,一個口罩有兩層無紡布,那么一噸無紡布只能生產50萬只口罩。相當于,一個一次性口罩,無紡布的成本0.06元。
一個口罩,光是三層布,成本就要花掉了0.36元。掛耳、壓條、人工成本,再加上去的話,一只口罩賣0.318元,肯定是虧錢在賣。
如果不是虧錢,那就是使用的熔噴布不合格,使用小作坊生產的垃圾熔噴布,10來萬一噸那種。這種熔噴布沒有過濾效果,生產出來的口罩,戴了和沒戴沒什么區別。
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熔噴布,就一定會虧錢。可能有些人會問,為什么虧錢還賣?很容易理解,清庫存,回籠資金。
所以,生產口罩,已經不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了。口罩機,也不再是印鈔機。很多口罩廠已經到了破產倒閉的境地。
口罩大量滯銷
倒閉的口罩廠越來越多
最近,有消息稱,國內口罩廠大量庫存嚴重滯銷,一大批口罩廠倒閉。據了解,這些口罩廠面臨的困境主要是“內銷供應過剩,外銷運不出去。”
一位口罩工廠老板表示,目前,90%的口罩工廠已經停產待工,而他的工廠也已經停工半個月。“所謂的印鈔機已經變成絞肉機。”
雖然口罩是易耗品,用完就扔,但國內的口罩產量實在太大,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口罩有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
國內線下口罩市場,拼的是品牌和價格。消費者有很多選擇,更注重品牌和質量。山寨口罩廠、中小口罩廠在線下失去了市場,而像比亞迪等大品牌的口罩,在線下市場卻供不應求。
線上網店銷售口罩,已然是一片紅海。淘寶上最低的零售價已經打到了0.5元以下,擊穿了不少口罩廠的成本價。
線下沒銷路,線上賣要虧本。即使虧本,也有廠家在網上賣,清理庫存回籠資金。不線上賣只能等死,虧本賣還可以減少損失。
現在一次性口罩市場真的很殘酷,都在虧本清庫存。很多工廠,賣完庫存,就該破產倒閉了。
時間再往后推移,破產倒閉的口罩廠會越來越多。很多老板不得不把口罩機揮淚大甩賣。
已經有老板,把之前100多萬搶來的口罩機,20萬賤賣了。這些老板很清楚,如果現在再不脫手,再過一個月,口罩機只能當廢鐵賣了。
一次性口罩市場,在中國已經崩盤了。
口罩的風口已經過去
終迎來了大洗牌
一次性口罩在國內賣不動,現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急需口罩,出口到海外不是一條救命之路嗎?
數據顯示,在5萬多家經營口罩的企業中,有17013家經營進出口抗疫物資。
然而,由于一開始沒有嚴格把控口罩生產商的資質,導致市場上口罩質量參差不齊。就在4月中旬,被譽為熔噴布之鄉的鎮江揚中,大量企業倒閉,原因就是因為劣質的熔噴布材料和不合規的企業經營。
口罩的紅利過大,一些劣質口罩被不良商家賣到海外,招致了品質低劣、操縱價格等爭議,在美國、加拿大、比利時、荷蘭、芬蘭、澳洲等多國延燒。伴隨而來的就是亞馬遜、Wish等平臺大量封殺口罩賣家。
4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了53號公告,要對口罩出口進行商品檢驗。
這對國內的一次口罩廠商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很多一次性口罩廠,生產的是民用口罩,沒有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證書,無法通過海關法檢出口了。
中國目前共有150家醫用防護口罩的白名單,523家醫用外科口罩白名單,一次性醫用口罩白名單752家。出口海外的口罩,主要是這1425家口罩廠在玩。
中國共有將近5萬家口罩廠,在海關法檢新規下,大量口罩廠的一次性口罩出口受阻,只能在國內拼殺。
當前,一次性平面口罩,現在并不是出口的熱門產品,KN95的立體口罩才是。由于KN95出口大熱,銷量非常之大,前仆后繼又有大量的人加入。現在,KN95口罩廠也至少停產90%以上。
很多進入者,都是被海外巨量的口罩詢價盤所迷惑,以為自己真能造出口罩來,就能賣這么多口罩。
當他們真正進入到這個行業,發現前面還有一大堆坑在等著。
寧靜之后的口罩,迎來了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