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最大的針織面料與服裝零售商——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永佳”)此間發布公告稱,根據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的初步審閱,預期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個月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與2022年同期相比可能下跌約60%。
對于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德永佳解釋稱,主要系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零售商存貨過剩令其需求疲弱,導致紡織業務的收入及毛利率于期內下跌。
德永佳的主要業務包括針織布、棉紗及成衣的產銷與整染、便服及飾物之零售及分銷及提供特許經營服務,第一紡織網查閱財報獲悉,2022年度,德永佳實現營業收入53.0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69%,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0.6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7.54%,報告期內,公司的紡織業務面對嚴峻之挑戰,一是俄烏戰爭引發全球通漲及損害了國際消費者情緒,二是2022年下半年,許多零售商需要減低存貨而非采購新產品。由于成本上升及訂單放緩,公司經歷巨大的營運壓力,與此同時,受嚴格防疫措施的影響。許多中國城市采取嚴格封鎖措施,令德永佳旗下許多店鋪關閉或縮短營運時間。
2022年度,德永佳的紡織業務營業額減少22.5%至港幣42.97億元,上年同期為55.44港元億,占公司總營業額的70.9%,雖然疫情流行影響趨于結束,但加息以對抗高通脹令疲弱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致零售商的市場需求疲弱及抑制消費者支出。在市場需求低迷及消費者情緒疲弱的情況下,公司的紡織業務的收入及毛利率下跌。
2022年度,德永佳的零售及分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61億港元,上年同期為24.96億港元,占公司總營業額的29.1%(二零二二年:31.0%)。零售及分銷業務的毛利率為44.9%,比去年之45.3%輕微減少。
中國內地市場方面,德永佳繼續縮減零售網絡以控制經營成本,報告期內,公司在中國內地凈關閉267家自營店,占該市場自營店的26.9%。同時,德永佳轉移至拓展網上銷售、代銷及特許經營業務。香港市場方面,隨著年底社交距離措施取消及跨境旅游恢復,德永佳在香港的零售業務明顯改善,香港的零售業務營業額及毛利率與去年同期比較分別上升14.0%及4.7%。
截止報告期末。德永佳約有雇員9784人,上年同期為12489人,主要分布于大中華及印度尼西亞。
浙商證券分析師馬莉表示,以美國零售/批發渠道庫存來看,2022年7月達到巔峰,此后各品牌開始清庫存,雖然目前從美國社會整體服裝庫存增速與終端零售增速仍未完全匹配,但差距在持續縮小,渠道庫存壓力在減輕,從最新公開數據(2023年9月數據)來看,存貨同比下降19%,庫銷比2.74(最佳狀態一般在2.1-2.3之間)。從品牌商披露的季度報表來看,庫存雖然相對2019年仍有差距,但逐漸向正常周轉水平回歸:一是Nike在9月底發布FY24一季報,提到市面上整體的存貨數量(包括Nike自己和批發伙伴)下降雙位數,認為當前存貨水平與零售表現高匹配;二是Adidas在三季報發布中也表示了周轉改善、零售商2024訂貨信心修復的趨勢:公司9/30報表存貨48.49億歐元,同比下降23%,環比6/30-13%,為2022年二季度以來最低,零售商庫存也有改善,同時零售商也在2024秋冬訂貨會上表現出了比之前更高的興趣。
而在海外清庫存順利推進背景下,制造業從2023下半年開始呈現較明顯的業績修復趨勢,馬莉預計,業績環比改善將延續至后續2-3個季度。此外,馬莉也指出,業界亟需面對貿易摩擦帶來出口需求下滑的客觀情況,若短期與出口國出現貿易摩擦,可能造成訂單向東南亞或其他地區轉移,對我國紡織制造業出口需求造成負面影響。
第一紡織網此間獲悉,德永佳也計劃在東南亞設立另一個生產基地,此新生產設施將提升德永佳的業務靈活性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及提高成本效益。據悉,德永佳正積極在越南探討此擴展機會并希望此新投資在下一財政年度內實現。
業內人士認為,越南是我國紡織服飾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國家之一。越南擁有人口紅利、有價格競爭力的棉花原料、綜合成本較低的稅費。越南還與歐盟、韓國和歐亞經濟聯盟等多個貿易伙伴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在越南建廠可以享受關稅優惠和市場準入。除了天虹國際和德永佳集團,百隆東方、申洲國際、雅戈爾、華孚色紡等國內知名的紡織服飾企業也都在越南投資設廠,展示了中國紡織服飾業的國際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截至第一紡織網今天晚間發稿前,德永佳收報1.070元/股,漲幅1.90%,市值14.78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