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新出臺的意見表明,國家在支持信息消費方面正式邁開了步伐。
繼汽車下鄉、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促消費政策后,信息消費將成為新時期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
對此,專家表示,意見的出臺表明了國家在支持信息消費方面正式邁開了步伐,信息消費將成為新時期消費增長的新引擎,但由于意見并未確定信息消費的統計口徑,因此,還需進一步出臺細則,將政策落到實處。
政策蜜戀
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增速放緩,消費數據也顯出疲態。在此背景下,對促消費政策出臺的呼聲此起彼伏,而信息消費也被屢次提及。
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開發和培育信息消費等新的消費熱點。隨后,工信部提出“要努力將信息消費培育成繼房地產、汽車之后的又一消費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作為商務主管部門,商務部針對信息消費的具體政策也已在醞釀中。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此前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信息消費包括很多方面,能夠帶動的相關消費的金額達上萬億元,是重要的消費增長點。商務部正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促進信息消費的具體措施。
新出臺的意見被看作是國家在支持信息消費方面正式邁開了步伐。
意見認為,在我國當前居民消費升級,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下一步,支持政策將側重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互聯網、軟件企業等企業加大財政和金融支持,改進和完善電信服務,加強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表示,意見的出臺有利于信息消費的發展,但意見提出了目標,卻沒有明確統計口徑問題,還需出臺細則。這樣有利于摸清目前家底,同時,在此基礎上談增長更清晰,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北京流通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王吉緋也表示,信息消費是個新提法,但并不是新鮮事物。現在國務院將信息消費單獨提出來,說明信息消費是當前國家重點扶持的一個方向。
消費增長新引擎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信息消費市場規模達1.7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29%,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近9300億元,行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信息消費的高速發展拉動了經濟的增長。有統計數據顯示,信息消費每增加100億元,將帶動國民經濟增長338億元。2011年,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2.6萬億元,占GDP比重5.5%,考慮到對總需求的拉動作用,對GDP增長貢獻率為17%。
上述意見也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并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其中,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基于電子商務、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
趙萍也看好信息消費的發展,“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消費總額為32萬億元,而意見中信息消費的目標是3.2萬億元,就相當于消費目標的10%。如果達到這一目標,信息消費就成了消費增長的新引擎。”
趙萍表示,去年我國電子商務的銷售額是1.2萬億元,社零總額是26萬億元,電子商務占社零的比重約為6%,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的信息消費,比如視頻、音頻消費以及基于移動互聯網消費等,這些加起來的比重也是比較客觀的。隨著信息消費增速的提高,實現3.2億元的目標并不遙遠。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則表示,信息消費對于消費增長可以起到促進作用,是一個消費的增長點,但要從根本上促進消費增長,還需激發消費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