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豪螺螄灣三期傾力打造產業界“航母”。記者周密攝
2014年11月25日,中豪商業集團家紡名城商戶答謝會在中豪·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三期28區3樓連廊會議室召開。200余名中豪家紡商戶匯聚一堂,共商中豪家紡名城大事,謀中豪家紡名城發展未來。中豪商業集團將堅定不移地打造中豪家紡名城,與商戶一起合力打造家紡行業的航空母艦。中豪家紡名城窗簾市場定于2014年12月10日試營業。
配套完善 商戶生活便利
商貿城片區業態調整維穩訴求小組組長林森作了關于三期C6市場穩定發展與未來繁榮的發言,他說:“我們始終會努力朝著‘三個堅定不移’努力,一是堅定不移地維護市場發展,二是堅定不移地維護市場的穩定與繁榮;三是堅定不移地服務好商戶和老百姓。”
在與媒體的交流中,林森表示,自2008年螺螄灣國際商貿城建成到現在,對地方政府的經濟、稅收及促進就業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貢獻。整個商貿城創造近50萬個就業崗位,52億元稅收,帶動周圍80%的居民就業。中豪還對拆遷的居民每家每月提供3000元的“租房拆遷安置補貼”,保障他們的生活和利益;對治安、醫療、教育等各方面配套設施進行完善,幫助社區居民辦理醫療保險、流動人口暫住證。為保障商戶、周邊居民子女上學,除了目前現有的兩所小學外,中豪正在建設師大附小、師大附中的校園,將于明年9月正式開始招生。
國內一流硬件助三期啟航
“對于中豪三期,我們都比較滿意。” 答謝會結束后,做高檔窗簾生意的商戶吳偉平告訴記者,他是率先進駐中豪家紡名城的第一批商戶,早在3年前,他就和幾個朋友策劃要“進來”,最終組織到了21家商戶。究其原因,他說,三期的各方面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滿足了他們的需求,窗簾這個行業不同于其他,對于樓層高度有硬要求。“之前也看過一期市場的鋪面,但是層高不夠,鋪面狹小,覺得不夠大氣。”吳偉平說,要做出品牌、做大市場,所以更多地考慮顧客進入店鋪的整體感覺。
吳偉平告訴記者,自己做窗簾生意已經20多年了,由于種種原因期間換了7、8個地方,這次自己的鋪面選在中豪三期家紡名城的8樓,選定了這里就不打算再搬,安安心心在這里做生意。吳偉平還說,選擇中豪三期市場,他和朋友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的,“集中好辦事、人多力量大”,他們聚集在這里,更能夠打響品牌。吳偉平相信,未來三年內,這里將會成為面向東南亞最大的窗簾市場。
記者走訪了C6板塊4—8樓的商戶,他們均表示集中統一化的市場更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其中,4樓亞云紡織的老板娘徐亞云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其他市場搬到中豪三期來的,這邊的環境和配套設施各方面都要好得多。而且讓她最為看重的是,布料批發的龍頭都聚集在此并已逐漸融入這個市場,市場空間更廣,市場氛圍也更好,格局更開放。于她而言最重要的是——“市場集中統一的規劃管理,讓個體戶能夠轉向公司化的管理和經營”。
同樣是在4樓經營“趙氏民族飾品”的老板娘表示,中豪家紡名城的通道寬、電梯承載好等硬件設施好,裝貨出貨方便。更為重要的是,自己的貨源于上海、江蘇等地,銷往云南和周邊省市以及泰國、老撾等東南亞地區,所以她非常看重中豪三期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新昆明南站、地鐵站、公交、客運樞紐,更方便貨物的集散和銷售。對于未來的發展前景,她肯定地說:“跟著中豪走,跟著大市場走。”
中豪螺螄灣家紡名城位于中豪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三期市場C6板塊4—8樓。商位構造方面總結了一期和二期經驗,通道寬4.2米、層高5.7米。市場的硬件設施國內一流,更為適合家紡的展示需求,相比一期、二期市場C6板塊的貨梯載重量也增加了1倍達到2000公斤,強弱電配備更為齊全,商位更具個性化,綜合條件領先全國。過硬的軟硬條件,使中豪螺螄灣家紡名城成為了整個螺螄灣國際商貿城最奪目、最具行業價值的商業板塊。
提升轉型是發展趨勢
中豪商業集團監事長何樟興談中豪家紡名城時說道:“我在義烏(中國義烏小商品城)做了20年,退休后來到這里。義烏的市場能做到現在這么大、這種國際化的規模,離不開不斷地發展和轉型。”
何樟興說:“現在的人們不是缺商品,是選擇商品。”80后、90后這一代人更加注重個性化,現在更注重服務和體驗,已經不同于過去物資稀缺時的做法,所以更要注重服務、體驗。不能再像過去倉庫式的堆放,店面裝潢、環境、布局都會影響客戶的選擇,現在要更注重體驗式的服務和消費,改變原來“坐商”的經營模式。不能一味地像小雞躲在老母雞的羽翼下,不發展不改變是會被淘汰的。全國的商品只有來到這里塑造成品牌,才能夠輻射到全國去。中豪家紡名城就是致力于打造“大流通、大格局、大市場”,將商戶聚集到一起形成集群化的效應,要把“散落的沙聚集成塔”。做大才能做強,才有長遠的發展,就像今天的義烏一樣。
中豪三期C6的家紡名城在硬件條件上,是非常有利于窗簾品牌的打造、提升和發展的。何樟興還提到中豪給予商戶最大限度培育扶持,家紡名城8樓的鋪租僅為20元每平方米,還不到倉庫的價格,并且承諾18個月免鋪租的優惠惠及商戶,讓他們在新興的市場中更好地發展。
何樟興還說,“既要做好商品,又要做好營銷,做到兩條腿走路。”通過網絡營銷連接各州市和線下實體的體驗店的雙重營銷模式,依托云南具有的資源優勢和邊貿優勢,以及云南連接東南亞的重要“橋頭堡”戰略地位,做到符合現代化,打造面向全云南、全國乃至東南亞的市場,走出去、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