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優秀的性能及低廉的價格,滌綸長絲長久以來都是合成纖維中發展速度最快、產量最高的品種,使用量占所有化纖中比重接近7成。
2018年,伴隨著噴水織機產能轉移并擴張的步伐,滌綸長絲也迎來了自身產能的高速擴張。
滌綸長絲產能:已突破4000萬噸
近年來合成纖維產能不斷擴增,而作為合成纖維中最大的品類滌綸產能增速保持在7%以上。滌綸纖維中最大的單品種滌綸長絲目前產能已突破4000萬噸,過去五年累計投產1500余萬噸。期間,受落后產能及政策因素影響,退出產能200余萬噸,產能復合增速依舊維持在7.6%的高位。
聚酯產能增長,卻非滌絲
根據隆眾資訊統計,2024年一季度,國內聚酯行業新增產能153萬噸,較去年同期下跌47.24%。隨著近幾年國內聚酯行業新產能的集中投產,滌綸長絲整體投產速度放緩,截至目前年內暫無新產能,整體供應增量有限。一季度國內聚酯行業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聚酯瓶片方面,占到國內聚酯行業新投產的三分之二以上。與去年投產產能對比來看,整個一季度,國內滌綸長絲及滌綸短纖無新增產能,聚酯瓶片及聚酯切片整體投產量較去年出現明顯增加,瓶片增幅達75%。國內聚酯行業主要投產產品從滌綸長絲轉變為聚酯瓶片和聚酯切片。
聚酯切片、瓶片主要用作生產各類塑料包裝,僅切片被部分用作紡絲,可以說,滌綸長絲本輪產能增長已經接近尾聲了。
投產地區發生變化
除了產能增速發生變化外,產能新增的地區也在發生改變。
江浙兩省一直是我國聚酯行業的主要產能集中地,過去國內主要聚酯投產也多集中在江蘇以及浙江。從過去幾年的蘇州、杭州、嘉興、湖州等地區到近幾年的蘇北以及南通。今年國內聚酯行業新增產能的主要分布地區,更是與往年出現極大差異,江蘇和浙江暫無新裝置投放,遼寧由于恒力的切片和逸盛的瓶片集中投產,成為今年國內聚酯行業的主要投產地區,安徽緊隨其后,有昊源的60萬噸瓶片裝置投放,新疆和山東分別各有一套小裝置投產,聚酯行業產業轉移的態勢正在逐步顯現,由江浙轉向遼寧、安徽、新疆等省份。
這也與制造業產能從東南沿海向北方以及中西部轉移的路線一致,制造業轉移了,相應的原料生產自然也會出現轉移。
織機產能還在增長
滌綸長絲、短纖的產能增速放緩,但下游織機卻依然在快速增長。
據中國長絲織造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長絲織造行業織機規模達到92.7萬臺,其中噴水織機85.5萬臺,同比增長11.04%。2023年全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總產量達到631億米,同比增長6.05%。
從24年第一季度的情況來看,織造企業增加機器的步伐仍在繼續,織機企業接連爆單,織造產能還在增長。
一方面,上游聚酯工廠產能過剩的情況或許會有所緩解;另一方面,織造端競爭激烈,利潤被壓低,難以支付原料溢價,原料漲價會變得越來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