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場回顧
上周國外方面,盤面持續交易和美元大幅升值對棉價施壓,市場獲利盤不斷了結,ICE期棉以快速回落行情為主。主力從周一最高價96.20美分/磅回落至周五最低價91.42美分/磅,最大波動幅度5.0%。
國內方面,上周中期下游紡織市場銷售遲緩繼續施壓,棉價連續兩日回落,最低跌至15860元/噸,上周后期鄭棉在均線系統支撐下于15900元/噸左右暫維持平穩。
外盤快速回落
國際方面,此前在美棉庫存偏緊、出口簽約進度較快以及可交割率偏低的共同推動下,投機性買盤大量增加,外盤強勢上漲,但由于下游消化能力趨弱、美棉簽約顯著下滑以及近期美元持續走強,外盤又快速回落。短期由于美棉供應偏緊,外盤仍存擠倉可能,但下年度美棉產量有望明顯恢復,市場缺乏持續上行的動能。
昨日鄭棉主力合約震蕩收漲。3月27日,鄭棉主力合約收于15895元/噸,下跌50元/噸。
國內方面,當前國內棉花供應相對充足,重點關注“金三銀四” 需求復蘇的情況。節后下游試探性上調紗價,但成交較少,新訂單也沒有看到明顯的下達,棉紗累庫繼續增加,坯布端開機率有所下滑,市場呈現高預期弱現實。
另外,現在軋花廠的銷售進度仍偏慢,繼續上漲也存在較強的套保壓力。
面積方面,市場預計2024年國內植棉面積同比下降2.4%,天氣可能正常,有恢復性增產預期。
預計疆棉產量560萬噸,減產不及預期,新年度意向面積降2.1%。收購成本固化在16000-17000元/噸,上有套保壓力,下有成本支撐,短期銷售壓力增強。
中長期來看,美棉意向種植面積同比增加的預期較強,對國際棉價的負面影響較大;我國棉花意向種植面積同比下降的預期較強,對國內棉價具有一定支撐作用。
短期來看,國內供應寬松而旺季需求不及預期,棉價存在回調壓力,但當前棉紗累庫壓力尚可,“銀四”仍有期待,國內棉價持續大跌的可能性也較小,短期預計繼續維持區間震蕩,等待新的驅動。當下,國內市場的核心因素主要是消費和面積天氣。下游消費不及預期,即期紡紗勉強打平,紗廠開機下降,成品庫存增加,原料庫存增加。中長期繼續關注新棉種植面積以及天氣影響等。
此外,紅海危機的升級在加劇歐洲通脹問題并抑制消費的同時,還可能導致東南亞地區的訂單和貨物向中國轉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國內棉花消費增長。
當前需聚焦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當前,現貨基差報價保持相對穩定,優質新疆31級雙29B低含雜棉花的基差報價區間大致在750元至900元/噸,這些棉花大多已入庫超過三個月,報價包含了倉儲費用。由于市場需求不振,棉紗產品的售價也呈現出小幅下滑的趨勢,紡織企業為了促進成品銷售,正在積極促銷,并僅針對生產所需進行必要的棉花原料補庫工作。
紡織企業當前聚焦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試圖預測和把握未來市場行情的變化:
一、國內外棉花播種面積動態,國內棉花種植面積預估的逐年減少趨勢可能為棉花期貨市場價格提供潛在支撐,因為供應面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市場價格。
二、期貨市場資金炒作行為,資本市場的投資情緒與資金流向對于棉花期貨價格走勢具有重要影響,投機活動加劇可能會放大市場價格波動。
三、下游訂單狀況與消費需求恢復,終端市場需求的回暖速度直接影響紡織企業的產銷活動和對棉花原材料的需求,因此紡織企業密切關注國內外訂單情況和消費者需求變化,以便及時調整生產和采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