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22年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國服裝行業負重前行,勇于應對挑戰,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創新調整步伐,加大發展動能轉換,展現了較強的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中國紡織工業聯 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說。
承壓運行 不乏亮點
服裝行業的2022年過得并不輕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達211.6億件,同比下降3.42%。
內銷市場方面,2022年1-11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為8294.6億元,同比下降6.9%。
國際市場方面,2022年1-11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1605.27億美元,同比增長4.2%,出口增速放緩,出口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線上服裝零售繼續保持了增長態勢。2022年1-11月,我國穿著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4%。
“2022年,盡管市場壓力增大、企業經營受困,但行業在固定投資、產業優勢、渠道創新、發展理念等方面不乏亮點。”陳大鵬說。
“因為種種原因,線下銷售受到了一些沖擊,但是真維斯提前布局,多年前就在各個電商平臺開展了線上業務。同時,通過構建線上電商平臺,真維斯實現了多品牌、多品種、多維度的銷售延伸策略。過去3年,真維斯的全網年銷售額從4億元發展到了2022年的23億元。”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劉偉文談道。
陳大鵬表示,2022年,在穩增長政策引導下,各地積極推動穩投資政策落實見效,效果逐步顯現。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快速穩定增長,年內平均增幅在30%左右,其中1-2月增速高達46.2%。
“到2022年11月,我國服裝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雖略有放緩,同比增長28.1%,但仍比2021年同期提高了26.6個百分點,高于紡織業和制造業整體水平22.7和18.8個百分點。”陳大鵬說。
在陳大鵬看來,過去一年,我國服裝行業依托多年來構建的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不斷發力,不僅成就著國內服裝市場這個4.5萬億元的超大服裝市場,還不斷適應和引導消費變革,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如今,服裝行業乃至整個時尚行業正朝著更高效、更高質量的方向優化。”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卜曉強說,“以粵港澳大灣區的服裝業為例,盡管當前的發展遇到了復雜多變的形勢,但也在全新的挑戰中迎來了新的機遇。依托互聯網+、數字化、智能化的加持,服裝行業應該以飽滿的信心蓄能蓄力,砥礪前行,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為世界第一大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服裝產業早已成為全球供應鏈至關重要的一環,在生產能力和國際貿易規模上穩居世界首位。”陳大鵬說。
“我們還要看到,盡管受外部環境的影響,我國服裝產量增速在放緩,但我國服裝大國的地位依然牢固,依然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服裝生產國。”陳大鵬談道,2023年,隨著國家穩經濟政策措施落地顯效,行業運行環境趨于穩定,產銷循環更加順暢,內需市場加速回暖,服裝行業生產、內銷和效益等主要指標有望實現平穩回升,行業復蘇態勢將進一步得到鞏固。
積極應對 融合發展
2022年,盡管多重因素疊加給服裝業帶來了較大的發展壓力,但服裝企業在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和諸多挑戰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多元布局,并不斷通過技術改造、數字化建設、供應鏈優化、品牌渠道調等手段穩固了自身的市場地位。
“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真維斯品牌在某些網購平臺上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且在現有基礎上爭取穩定增長,將是我們2023年面對的挑戰。”劉偉文說。
“近年來,以實體店零售為主的線下服裝品牌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企業之前制定的發展戰略難以實施,銷售目標的實現充滿了不確定性,由此產生的資金壓力也不小。”東莞市卡蔓時裝有限公司品牌藝術總監兼品牌聯合創始人卡文說。
“雖然我國服裝行業主要運行指標增速持續放緩,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加大,但是也有一大批企業迎難而上,抓基礎練內功,強化創新發展,推動著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陳大鵬說。
以大楊集團為例,2022年,該集團服裝產銷數量達到了破紀錄的583萬件,同比增長35%,特別是單裁定制服裝產量達214萬件,占到了全部產量的37%,繼續保持行業隱形冠軍和核心地位。
近年來,大楊結合自身優勢,持續強化定制大楊、數字大楊,全方位推進集團的信息化、智慧化、數字化水平,以全鏈條數字賦能和生產智能化為轉型,因勢利導、主動而為,在轉型與調整中走出了一條創新路。
“2022年,大楊集團實現生產總值30.8億元,同比增長12%;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納稅總額同比增長17%;人均工資福利同比增長18%……創下疫情3年來歷史最好經營業績。”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胡冬梅說。
“大楊集團近期的海外訂單依然呈現穩定發展趨勢,訂單的生產排期已經持續到了2023年9月,預計今年一季度將實現開門紅。”胡冬梅說。
于困局中尋機遇,于創新中尋發展,因勢利導、主動而為。
“窮則思變。”卡文說,“企業在面對極端考驗的同時,也帶來了在極端不確定性下的思考,這迫使企業不得不開始更深入審視經營的精益化問題,戰略的確定性和戰術的變化性要區別對待。”
“只有科學把握當前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才能在發展中不斷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以正確的戰略策略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偉達談道。
據顧偉達介紹,北京時尚控股旗下目前運營著近30個知名服裝品牌,其中包括工美、銅牛、雪蓮、京冠、雷蒙、大華、溥利等7個老字號品牌,而且工美、雪蓮還是中華老字號品牌,初步形成了“全國知名品牌+北京市老字號品牌+代理品牌”多元品牌體系,并逐步建立“新形象——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品牌價值提升通道。
“公司還打造了‘京工1961’社區品牌新零售商業模式及‘互聯網+’高級定制業務新模式,‘開在百姓家門口的裁縫鋪’被譽為國企品牌積極創新、主動滿足民生需求的典范。”顧偉達說,“如今,由北京時尚控股打造的北京時裝周作為首都城市更新的亮麗名片,已被納入《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2035年)》。”
通過加快組織融合、產業融合、文化融合,放大資源優勢,北京時尚控股在聚集時尚動能,努力提升主業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創新發展能力的同時,也實現了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而成為了首都時尚文化產業的旗艦。
值得一提的是,集團旗下的北京銅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第四批混改試點企業,成為創業板實施注冊制改革以來北京首家成功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
“面對當前市場變化,不少企業轉變經營思路務實發展,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主動選擇。”陳大鵬說,“歷經多年高速增長后,我國服裝產業已到了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階段。”
陳大鵬表示,在直面困境的同時,更要看到,當前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啟航、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導向,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給新時期服裝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把握趨勢 創新賦能
“黨的二十大報告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指出,要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這也為我國服裝業的發展指明了航向。”陳大鵬談道,“在新的時期,我們已明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新定位是‘科技、時尚、綠色’,并且在《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中進一步延展了其定位,強調紡織服裝產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
高質量發展是方向,科技和文化則是當前支撐我國服裝產業朝著這一方向闊步前進的基石。
在陳大鵬看來,在數字時代,科技創新對于服裝產業的作用已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賦能或催化,其系統化、集成化效應將極大地改變服裝產業傳統的運作方式,并帶來全新的產業范式和形態。
“對于服裝企業而言,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科技步伐,積極應對從發展理念、組織方式到管理方式、消費者觸達方式等一系列變革,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集成創新,這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陳大鵬說。
“大楊已經建成全球產量最大、規模最大的單量單裁工廠。依托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與科技的賦能,大楊的國際貿易版圖已經延伸至全球近30個國家和地區,而且在定制規模上也實現了全球領先,這就是大楊的優勢所在。”胡冬梅說,得益于科技的加持,大楊在服裝定制這一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就在不久前,匹克3D打印智造中心在福建泉州揭牌。該中心首期投資1000萬元,項目包括3D打印鞋面小型工廠和工業級3D打印鞋服實驗室兩大核心板塊,將重點研究3D打印技術在數字化生產、分布式制造、柔性制造中的應用。
“3D打印智造中心是匹克對未來鞋服領域生產方式的一次創新性探索。”匹克體育首席執行官許志華說。
“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一個以數據為基礎的決策支持體系。當前,真維斯已經與東華大學等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合作,研發了企業數智化決策系統,希望透過智能化的數據分析系統,實現企業的預算、銷售等即時分析,進一步提升快速反應速度,讓品牌可以更準確地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消費需求。”劉偉文說,“我們今年還將重點實施‘三項建設’,即品牌建設、體系建設和合作伙伴關系建設,并通過提升質量控制水平,增強消費者對真維斯品牌的信任度。”
“我國消費市場在不斷升級,作為一個定位高端的女裝品牌,卡蔓會繼續推進品牌力的提升。”卡文說,“這是個長期的戰略,也是個長期的過程,其中不僅包括渠道的優化升級,而且包括了品牌營銷能力提升,以及品牌口碑的提升,更重要的還有圍繞品牌發展戰略帶來的企業內部架構的調整和升級。”
“還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面對時下消費變革,感知把握消費者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的變化,永遠是服裝品牌和企業發展的起點所在,而文化創新與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將為企業產品創造更高的價值。”陳大鵬說。
陳大鵬認為,近年來,無論是漢服的興起,還是國潮的火熱,對于服裝產業而言,都是緣于服裝的基礎性消費品屬性和文化屬性,這也提醒服裝企業在重視消費市場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關注自身文化價值提升。
近年來,以產品為載體,不斷融入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依托傳統文化的加持,安踏的“中國風”贏得了市場。在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看來,文化自信是未來我國服裝品牌贏得市場的重要依托。
“目前,我國服裝行業已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鏈配套最完整的產業體系,但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藝技術、優質制造、精益化管理等方面尚有許多短板需要補足。”陳大鵬說,“2023年,服裝產業將持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一方面,這為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出巨大的提升空間。另一方面,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推動現代化時尚產業在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商業模式等多方面變革,營造出數字時尚深入融合發展的新機遇。”
“新的一年,盡管服裝產業發展仍面臨外部環境的種種不確定性與挑戰,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加速醞釀,全球經濟發展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期,中國經濟將回穩向好,這其中蘊含的機遇前所未有,我國服裝業將再煥活力,譜寫新篇。”陳大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