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淺色透明、類似薄紗的“防曬衣”紛紛亮相街頭。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市面上所謂的“防曬衣”大多屬于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
在石家莊青園街的一家服裝店內,“防曬衣”被商家放在了顯眼的位置,且款式多樣,標價為148元。市民李女士購買了一件白色的“防曬衣”,衣服上沒有任何標注,“都說防曬衣是高科技產品,沒想到什么標簽也沒有,心里有種受騙的感覺。”李女士苦笑著說。
在另一家服裝店內,記者隨手拿起了一件藍色的“防曬衣”,發現在這件衣服上找不到生產廠商,更沒有任何防曬標簽。當記者問起衣料材質及防曬指數時,老板無法回答,只是說:“大家都在穿,都來買,穿上它怎么也能防曬。”
記者走訪街邊小店發現,商家所出售的“防曬衣”大都屬于來路不明的產品,沒有任何防曬信息,但價位“親民”,均在50——200元之間。店鋪老板都表示,衣服的銷量很好;問及衣服防曬信息,他們不知道。
相對而言,大型商場里的品牌“防曬衣”價格則要高得多,且有防紫外線標識。記者在石家莊新百廣場某品牌店看到,該品牌“防曬衣”的標簽上寫有腈綸、氨、滌等主要成分,畫有防紫外線示意圖。銷售人員稱,這款衣服透氣好,可以抵擋紫外線,也叫“皮膚衣”。
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副教授胡雪敏告訴記者,我國現行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標準為GB/T18830-2009。作為一款合格的防紫外線服裝,在其標牌上應清楚地注明服裝材質、UPF值、生產廠家等相關參數。企業一旦宣稱自己的產品為“防紫外線產品”,那么產品必須遵循GB/T18830-2009標準。
有業內人士提醒,廉價、輕薄的衣衫,材質稀疏,廠家不可能花大價錢添加特殊物質、特殊涂層,所以防曬效果很難保證,而市民只要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就可以保證日常防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