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羽絨的重量不到1克,就是這樣輕盈的“小羽毛”卻拉動著一個龐大的產業。據統計,中國羽絨服市場規模已超過1600億元,預計到2028年中國羽絨服市場有望突破3300億元規模。作為羽絨產業的原點,羽絨原料成為撬動這個大產業的支點。而前不久舉行的臺前·中國羽絨制品創意設計大賽就是這個支點的一個重要展示舞臺。當一件件設計獨特的羽絨服等羽絨制品輪番亮相T臺時,臺前羽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也拉開帷幕。
走向發展“前臺”的臺前從地圖上可以看到,臺前的三面與山東省的6個縣或接壤或隔河相望。彎彎曲曲的金堤河貼著臺前縣北面,黃河則是臺前縣與山東梁山縣的分界線。“臺前是一個區位獨特、充滿機遇的地方。”臺前縣委書記孫慶偉這樣描述臺前,“臺前處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的疊加區,是豫魯兩省戰略合作的有效支點,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高質量發展空間廣闊,正在加快走向發展‘前臺’。”
據了解,臺前羽絨產業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經過近50年的櫛風沐雨、砥礪發展,從最初的走街串巷、買賣鴨絨,已發展成為集鴨鵝養殖屠宰、羽絨水洗分揀、制品加工生產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發展體系,飛天羽絨工業園、羽絨及服裝加工產業園等專業園區拔地而起,集聚了新塘羽絨、柳橋羽絨、鵬達羽絨等200余家企業,年產值突破40億元,年生產優質羽絨近4萬噸,年加工羽絨及服裝制品3500萬件(套),高端絨產量占到全國的50%以上,羽絨加工和交易量均占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美國、加拿大的鵝絨70%來自臺前。
2012年11月,臺前縣被命名為“中國羽絨之鄉”。至此,臺前羽絨享有“世界羽絨看中國、優質羽絨看臺前”的行業美譽。種好梧桐樹 自有鳳凰來品質保證了,產值上去了,“有品質,無品牌”成為是臺前羽絨的發展短板,也是擺在臺前“羽絨人”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此,臺前縣委、縣政府出臺真金白銀的支持措施,積極帶領羽絨企業參加羽絨及服裝領域博覽會、展銷會,提高臺前羽絨的“曝光率”,讓臺前羽絨真正走向前臺、飛向全球。7月,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復,河南省羽絨羽毛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棉花羽絨及紡織服裝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這是國內繼浙江蕭山、四川成都和江西共青城之后的全國第四家、北方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羽絨檢測中心。據了解,中心將對縣內企業進行免費檢驗檢測,不僅能為他們節省每年幾十萬元到外地檢驗檢測的花費,還將吸引國內外羽絨行業龍頭和知名企業落戶臺前。據相關人士透露,臺前的頂目規劃中還將建成中國首個原絨智慧交易平臺——中國臺前原絨交易中心。
為進一步提升臺前羽絨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擦亮“中國羽絨之鄉”“優質羽絨生產基地”的金字招牌,促進臺前羽絨產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11月,由臺前縣豫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絲綢服裝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臺前·中國羽絨制品創意設計大賽成功舉辦。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次大賽就收到706位參賽選手的1794件投稿作品,也從側面顯示出臺前這顆梧桐對產業的巨大吸引力。
借由這次大賽,臺前的羽絨產業發展得到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及相關機構的指導和幫助,其中保利·中絲集團更是主動扛起央企的社會責任,幫助臺前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羽絨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積極宣傳推介臺前羽絨,為臺前羽絨產業延伸鏈條、塑造品牌做出了突出貢獻。
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今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臺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外發布,這份意見被解讀為臺前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線圖”。意見指出,臺前要著力打造“兩基地一中心”(全球最大的優質羽絨集散基地、中國最大的羽絨制品加工生產基地、國際羽絨交易中心),到2025年羽絨及服飾加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 提品質、樹品牌、促轉型、優服務、延鏈條,臺前羽絨為蓄力發展,轉型升級,請來行業專家為臺前的新質發展把脈支招。
當前羽絨產業的市場規模龐大,競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許多中小企業面臨著生存和發展的壓力。為此,湖北華紡供應鏈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王奇認為,技術創新不足、品牌影響力弱、供應鏈協同效率低等問題是羽絨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羽絨產業的競爭力和效率,亟待解決。而供應鏈思維可以提升羽絨產業的競爭力和效率,通過強化上下游協同、推動技術創新與數字化轉型、加強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等措施,打造羽絨產業鏈的新質生產力。
由于羽絨服已經逐步從保暖功能向時尚轉化,舊衣淘汰率逐年提高,據統計,每年約有 3億-5億件羽絨服被淘汰,約可能產生5萬噸回收羽絨羽毛。據悉,再生羽絨產業將成為臺前的新賽道。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羽絨工業協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張玉蓮表示,如果通過宣傳引導,消費者的資源節約意識增強,羽絨服和羽絨被的回收量會大幅上升,再生羽絨將成為原生羽絨的補充性資源,對保障羽絨原料供給、穩定市場價格具有一定積極作用。
同時綠色轉型是臺前羽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杰建議臺前羽絨產業綠色發展可以通過六化提升路徑:包裝儲運標準化、循環利用規范化、生產過程密閉化、園區設施集約化、處理助劑生物化、能源利用低碳化。
“羽”你同行,“絨”耀未來!接下來,臺前將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把羽絨產業的相關附加值提上來,實現臺前羽絨產業的跨越式升級,力爭在2025年打造一個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將臺前打造成為羽絨產業全球供應鏈中心節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