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主辦,河南工程學院承辦的2023年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七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暨高等教育分會理事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會上頒發了“紡織之光”2023 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師獎和學生獎、教育教學成果獎,發布了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會工作報告、專家報告,進行了教學成果獎宣講及成果推廣,介紹了第三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籌備情況。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黨委副書記陳偉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寇守峰,河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永濤、校長李利英,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李剛,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河南省紡織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長楊潤凱等領導嘉賓,河南省地方協會、園區、高校代表,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紡織服裝高等院校、企業及媒體代表等300余人出席會議。
會議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主持。
高端視點:以高水平教育、高素質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圍繞《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紡織行業新型工業化建設》主題分享到,要正確認識新型工業化關鍵任務的內涵與特征,要正確認識中國紡織工業正在發生的體系變革,要正確認識教育對于科技與人才發展的關鍵作用,以教育現代化支撐行業新型工業化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人才紅利正在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蔚然成風。學校教育成果豐碩,成為行業創新和人才涌動的源頭活水。孫瑞哲提到,紡織教育事業任重道遠。中國紡織發展已經進入無人區,新問題與新挑戰接踵而來。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打造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提升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切的答案都在教育。我們要結合時代特征與產業實際,持續推進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教育變革。
孫瑞哲指出,我們要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統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實現教育對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完整支撐、持續支撐和有效支撐。實業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我們要以高水平教育、高素質人才支撐紡織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建設現代化河南,出路在創新、關鍵在人才、根基在教育。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寇守峰在致辭中談到,紡織服裝是河南省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圍繞紡織服裝產業鏈,河南省建立了產業鏈群鏈長制和盟會長制,制定出臺了《河南省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鏈行動方案》。他談到,河南省將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始終面向產業,積極服務產業,主動融入,加強創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開展協同技術攻關,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河南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永濤在致辭中介紹了河南工程學院的發展歷史、學科特色、辦學優勢、發展愿景等。他談到,紡織服裝專業集群是河南工程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學科專業集群。經過多年來的建設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優勢,表現為專業鏈對接產業鏈、產教融合緊密、校友資源豐富等。面對新的發展形勢,河南工程學院愿與社會各界一道,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發揮優勢,融入新格局,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獎項發布: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會上進行了“紡織之光”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師獎和學生獎、教學成果獎頒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宣讀《關于表彰“紡織之光”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師獎和學生獎的決定》《關于授予“紡織之光”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決定》。
經專家評審,中國紡聯批準,共評出“紡織之光”2023年度教師獎22人,“紡織之光”教師特別獎1人;“紡織之光”2023年度學生獎152人,紡織之光”學生特別獎2人;“紡織之光”2023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授獎項目723項,其中特等獎68項,一等獎153項,二等獎502項。
與會領導分別為獲獎代表頒發證書。
專家報告: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新進展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家推出的一項重大工程教育改革舉措。截至2022年底,已有321所高校的2384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紡織類專業2016年開始認證試點,截至2022年底,已有15所高校的19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東華大學教授郭建生圍繞《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意義&核心理念及建設情況》主題,分享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意義和內涵、核心理念以及紡織類專業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建設情況。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為:產出導向(目標導向)的教育取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
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院長張巧玲從基本情況、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措施保障、建設成效五方面,分享了《河南工程學院紡織服裝現代產業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及實踐》項目報告。紡織服裝產業學院作為產教融合的載體,貫通產業集群、技術集群,整合校內纖維材料、紡織、服裝等學科專業集群,實現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的有效銜接,圍繞材料、紡織服裝產業,打造人才培養實體,為河南輕紡產業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全面提升產業學院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作《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會工作報告》。2023年,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以下簡稱“教育學會”)緊緊圍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同心協力,在黨建工作、研究工作、項目管理、平臺建設、師資培訓、賽事舉辦等方面抓嚴抓實抓牢,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新的重要進展,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打好行業人才培養的主動仗,以學會之為助力教育之進。對于下一步工作計劃,倪陽生指出,教育學會將圍繞黨建、研究、項目管理等13個方面持續發力,切實做到立德樹人,繼續推進產教融合探討,帶動教育質量總體提升,持續擴大行業影響力。
成果推廣:推動教學創新,培育一流人才
下午的會議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紀曉峰主持。
浙江理工大學新昌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胡旭東從背景意義、實踐過程、建設內容、改革成效、主要創新方面分享了《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 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浙江模式”》項目報告。他提到,該模式具有三個創新點:一、培養機制創新,創新了“一縣一院一基地”政校企緊密協同機制;二、培養方法創新,首創了“企業出題-導師領題-研討析題-專碩答題-車間驗題”相聯動的專碩聯培方法;三、培養體系創新,構建了以構建了激發聯培內驅力的“三方多維全過程”評價激勵體系。
北京服裝學院教務處處長趙洪珊解讀了《“時尚聚能 動態迭代”基于時尚產業生態的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報告。她提到,依托價值塑造引領,黨旗紅引領時尚紅;優化專業布局,時尚聚能動態迭代;產業鏈浸潤式,產教融合科教協同三方面內容,項目實現了“專業建設達到新高度、教師人才隊伍邁向高水平、學生培養成效顯著、社會評價獲得高度認可、重要媒體廣泛報道、國際學術影響力提升、各類院校廣泛推廣”的應用效果。
“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包括:借鏡觀形,‘師夷長技以自強’;信息化助力,打造智慧教學新生態;虛實聯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途徑;鍛造‘金師’,聚焦‘紡織+’發展戰略;推行現代化治理體系,為高質量發展賦能。”中原工學院紡織學院院長楊紅英以《OBE理念引領、智慧質保護航、課程群組賦能的國一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新范式》為題,分享了一流專業建設概況、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舉措、成效等內容。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曙東從成果的背景與基礎、內容、推廣應用效果等方面,解讀了《內循環驅動的悅達紡織產業學院雙主體育人的研究與實踐》。項目實現了強化“黨建+思政”,當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融合“產業+專業”,構建“三全育人”新發展格局;聚力“名師+工匠”,打造了高水平結構化教師創新團隊;賦能“平臺+服務”,提升精準服務社會能力;瞄準“開放+輸出”,國際化辦學成為典范等效果,未來將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新途徑。
江蘇省南通中等專業學校教授施捷從取勢、明道、優術等方面,解讀了《通專互融·虛實鏈接·內外貫通”——中職服裝專業“大課堂”的創新實踐》主題。施捷表示,項目具有理念創新、路徑創新、評價創新特點,實現了“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生成就感提高,課堂生態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成果豐碩,教育教學能力提檔升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效顯著,反哺行業企業發展”的應用推廣效果。
好看的圖片如何真正轉化為款式和商品?凌迪科技style3D CEO劉郴圍繞《創新·破局:數智時代的新機遇》主題,帶來啟發式分享。他談到,3D數字孿生是媒介,AI+3D+AI使AI涌現的確定性大幅增加,使3D的制作效果大幅提升。創造力和3D結合的時代已經到來,AI和新硬件迭代的驅動下,數字內容與物理空間也將無縫融合。
“2024年金秋,我在蘇州等倷!”蘇州大學紡織服裝工程學院副院長陳廷從接棒、籌備、愿景三方面匯報了第三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籌備情況。他談到,大會愿景是打造思想碰撞平臺、學術爭鳴平臺、交流互鑒平臺。
會后,與會代表走訪參觀了河南工程學院,以及鄭州婭麗達服飾有限公司、鄭州云頂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