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書寫下這句名言的浙江大地,一個產業集群,也正順應歷史潮流,以“三次創業”的勇氣和果敢,書寫著時代的創新之路。
中國輕紡城,位于浙江紹興柯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貿易集散地,每年交易額超千億元,卻時時未雨綢繆,蓄力再發。
▲2016中國國際時裝創意設計大賽在北京啟動
▲中國輕紡城“布滿全球”展團亮相北京國際面料展
▲2015國際花樣游泳大獎賽
▲2015柯橋春季紡博會
2015年8月21日,對于柯橋來說,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當天舉行的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發展大會,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次會議提出了清晰而強勁的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總體目標,即全面推進市場智慧化提升、產業時尚化升級、城市國際化拓展,近期到2020年,中國輕紡城在紡織貿易流通、時尚發布、信息交互、創意設計、商務會展、金融服務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遠期到2030年,把中國輕紡城打造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時尚化、智慧化紡織之都。
當這條足以令業界仰視的“產業大鱷”,提出步入第三次創業浪潮的時候,業界為之震驚。
創業?成熟的業態、優厚的匯報、強勢的市場占有率,難道還要從零開始?柯橋人究竟想把中國輕紡城帶向何方?
在激情澎湃的“三次創業”發展大會落下帷幕半年之后,我們走進柯橋,在這個和風細雨的春日,感受這座國際紡織之都的創新脈動。
時不我待,創業正當年
“中國輕紡城是柯橋的立業之本、立城之本、立區之本!边@是柯橋人的共識。中國輕紡城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全國首家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
“柯橋的昨天,輕紡市場功不可沒。柯橋的今天,輕紡市場舉足輕重!睂τ谶@座市場,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徐國龍深情滿懷。
“柯橋的明天,輕紡市場大有可為。”徐國龍的一席話擲地有聲。
2 015年,中國輕紡城市場群實現成交額1381.85億元,同比增長11.61億元;“網上輕紡城”實現在線交易174.73億元,同比增長55.01%。
中國輕紡城的發展有目共睹。從當初柯橋集鎮上的一條老街開始,市場建筑面積從初期的3500平方米擴展到現在的372萬平方米,市場年成交額從初期的1億元增長到現在的1300多億元,市場經營戶近3萬戶,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產業與市場、城市緊密融合,集制造、貿易、創意等為一體的輕紡集聚基地和重要交易平臺。
“輕紡城在與輕紡產業的互動中不斷壯大;輕紡城在與柯橋城市的融合中不斷提升;輕紡城在與國際國內的交流中不斷開放。”柯橋區區長阮建堯對此深有感觸。
2000年紹興縣政府(2013年紹興縣撤縣設區)遷址柯橋以來,通過大規模的市場擴張與城市建設,特別是大力實施“611”工程建設,柯橋建城區從2000年的10平方公里擴展至4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從29%提高到68%。
在柯橋快速繁榮的同時,中國輕紡城對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也逐年提升,紡博會、中國·柯橋紡織指數等逐步為世界所熟知,中國輕紡城成為了柯橋城市的金名片、代名詞。特別是通過持續舉辦柯橋紡博會,柯橋受到了國內外同行關注,海內外客商紛至沓來。
2015年,中國輕紡城外商投資商業企業370家,新增81家。同時,結合電子商務發展趨勢,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推動“實體與虛擬、線上與線下”同步發展。“網上輕紡城”吸引注冊會員205萬個,開通網上商鋪62萬家,吸引80178家紡織企業入駐。
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的各類市場,曾經在江浙大地遍地開花,但隨著時光的流逝,很多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埃里。走過30余年的光陰,特別是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結構調整陣痛期、轉型升級關鍵期、深化改革攻堅期”,中國輕紡城同樣也有困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柯橋的決策者達成共識,輕紡城“三次創業”箭在弦上!
勇于清零,輕裝再上陣
立于產業潮頭卻始終居安思危?聵虻臎Q策者認為,中國輕紡城發展依然面臨不少現實困難與不足。比如,輕紡城市場經營的紡織品仍然以中低檔產品為主,高端紡織面料所占的比例僅10%左右;電子商務的應用遠沒有普及,與義烏等市場差距很大;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起步遲,專業人才短缺,總體水平與香港、韓國等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
柯橋紡織產業何去何從?柯橋印染企業何去何從?柯橋輕紡市場何去何從?一系列的問號,倒逼著中國輕紡城不斷“自我清零”,順應市場堅持“再創業”。
如果說第一次創業,中國輕紡城是抓住了歷史的機遇,成就了基業。那么在互聯網崛起時代的“三次創業”,不但是順應潮流,更是目光炯炯。
輕紡城東交易區三樓經營戶“共富布業”的潘寶根是紹興人,是“二次創業”的見證者。他說,自己40多歲下崗時來到柯橋,十多年來經營過上萬種產品,客戶來自四面八方。作為“二次創業”的自己,正好遇到輕紡城的“二次創業”。
“以前租個鋪位扯著嗓子吆喝就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脫離時代,做生意肯定做不像!”雖然已年近六十,潘寶根的思路緊跟時代。他主動參加了“網上輕紡城”舉行的電商培訓,在網上開設了商鋪。他欣喜地說,“網上的客戶,真是想也不想到,全國各地都有,網絡時代的效率,比原來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中國輕紡城臨安商會會長曹天龍來到柯橋經商已有十八年。臨安商會有300多家會員,許多人一心一意扎根柯橋,在此安居樂業,連孩子的戶口也遷到了柯橋。
曹天龍見證了輕紡城“二次創業”的成就,當時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大大提升了柯橋城市形象,國內外客商對柯橋的變化刮目相看!罢臎Q心,就是我們的希望和信心。我們不僅要在經濟低迷時抱團取暖,也要發揮‘以商引商’優勢,為繁榮輕紡城貢獻力量!
在今年2月17日剛剛開業的中國輕紡城南區市場,恒薇紡織品有限公司周國榮與幾個經營大戶在寬敞明亮的商鋪里喝茶,他們對政府倡導“三次創業”深表贊同。周國榮是武漢人,1998年跟著父輩來柯橋,作為“創二代”,他善于把握市場脈博,從經營門市部發展到原料提供、產品研發,通過掌握“兩頭”來實現利潤最大化。來自福建的于先生和來自衢州的葉先生,都在南區市場拍到最佳地段店鋪,他們還熱心指導更年輕的90后創業,他們深知源源不斷的創業大軍加入,才能激發市場的活力。
可見,“三次創業”的提出,水到渠成,也順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需要。
擂響戰鼓,轉型再升級
柯橋人對中國輕紡城“二次創業”期間的“611工程”記憶猶新。2007年3月,紹興縣按照建設“國際紡織之都,現代商貿之城”的戰略目標,以中國輕紡城市場及其配套設施建設為主線,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制訂了“611”計劃。即用6年時間,建成100幢左右15層以上或45米以上用于商業、酒店、商務、辦公等方面的高層企業總部和現代商務大廈!611”計劃實施后,柯橋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三次創業”沿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提法,并注入了“輕紡城+”理念,以“新611工程”命名。“新611工程”,即用6年時間,到2020年,推進建設100個以上項目,再“造”一個輕紡城(輕紡城市場交易額六年實現翻一番;輕紡城網上交易額達到現有實體市場規模,再造一個“網上輕紡城”)。具體包括了“輕紡城+實體市場” “輕紡城+時尚創意” “輕紡城+電子商務” “輕紡城+現代物流” “輕紡城+會展經濟” “輕紡城+現代金融” 等六個方面。
中國輕紡城建管委主任馮華林是“三次創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他坦言,“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面對柯橋經濟轉型的新任務,中國輕紡城擂響‘三次創業’的戰鼓,這既是對前兩次創業的傳承和延續,又是對前兩次創業的深化和突破,以輕紡城的整體提升帶動新形態、新業態的快速發展,以‘輕紡城 +’為核心內容,帶動實體市場、時尚創意、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會展經濟、現代金融發展,加快推進中國輕紡城國際化、時尚化、智慧化發展進程”。
今年,中國輕紡城建管委確定了市場群成交額增長8%的目標,按照“新611”工程部署,在跟進2015年首批20個項目的基礎上,摸排2016年的新“611”項目。在推進實體市場規劃建設上,謀劃啟動老服裝市場區域整體改造,在西市場、精品市場等重點區域建設倉儲物流集運點,并細化南區市場等新興市場的經營品類和布局。同時,推進輕紡城“智慧市場”建設,謀劃市場大數據中心建設;完善“網上輕紡城”運行機制,在實體市場中謀劃設立6個網商服務中心,讓80%以上的經營戶參與“網上輕紡城”平臺或自主開展電商活動。
跨界共贏,延伸產業鏈
近兩年來,經濟下行壓力迅速影響到國內會展業,一些行業展會規?s減,舉步維艱。而柯橋會展業卻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于1999年啟航的柯橋紡博會迎來了第18個年頭,自2008年試水春季“紡博會”以來,一年兩季紡博會成為柯橋會展業的龍頭展會。2015年,春秋兩季紡博會交易額達128.15億元,較上年增長9%以上。
柯橋區會展辦副主任馬周勇介紹,圍繞“做精紡博會、做強產業展、做優消費展”,近年來,在集中精力辦好春季、秋季紡博會的同時,會展辦積極引進拓展窗簾窗紗、紡機、印染設備等產業展,并以車博會、房博會、農產品博覽會和家居博覽會等消費類展會為基礎拓展特色品牌展會,力爭到2020年,每年舉辦各類展會達到30個以上。
這幾年來,隨著世界合唱比賽、電影金雞百花獎頒獎典禮、浙江省運動會開幕式等活動相繼在柯橋舉行,使柯橋積累了豐富的舉辦大型活動和比賽的寶貴經驗?聵虺浞掷弥袊p紡城體育中心等場館設施,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引導運動休閑消費。去年足球甲級俱樂部——浙江毅騰落戶柯橋,主場設在中國輕紡城體育中心體育場。2015年,成功舉辦了2015國際花樣游泳大獎賽、中美職業籃球對抗賽、紹興市運動會等賽事。2015年上半年開始,體育中心向市民開放了運動場館,乒羽館、籃球館、游泳館開放運營以來,人氣旺盛,全年接待各類體育愛好者20多萬人次。
5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16春季紡博會,招展工作已在3月結束,凡特思等紡博會“忠誠粉絲”預訂了特裝展。紡博會帶動了柯橋服務業,紡博會期間,不少酒店出現“一房難求”的現象,入住率達到100%。
培育創客,創新無止境
2009年5月,“創意大廈”在中國輕紡城“橫空出世”,那時,人們對“創意”的含義較陌生。當時曾隨機問過柯橋的出租車司機,他們感到不解。如今柯橋人對“創意”有了深切的體會,“創意”已經融入柯橋人的生活。遇見老朋友趙女士,她穿了一件簡潔干練又不失時尚的薄呢風衣。這件衣服是位于創意大廈五樓的百思服裝設計工作室設計的。
7年前,畢業于無錫輕工業學院(現為江南大學)的無錫小伙子夏天背起行囊,離開工作的城市上海,去尋找更加適合的發展空間,跑了不少地方,他選擇了柯橋。如今,他的工作室在業內響當當,他也把家安在柯橋。他說,“我對柯橋感情很深,柯橋對外地人有很強的包容性,柯橋給予我們成長發展空間。我也很自豪地以新柯橋人自居,并作為代表柯橋的設計師走出去。”
多年來,他把深圳、上海的設計師邀請來,他希望柯橋能夠吸引更多國內外優秀的設計師來。他也感到,目前柯橋時尚文化、時尚消費、時尚配套的氛圍還不夠濃厚,畢竟柯橋是國內三線城市。
時尚產業鏈如何落地開花?柯橋是這樣回答的:以中國輕紡城為平臺,積極發展時尚產業,包括時尚產品、時尚展會、時尚論壇、時尚文化等,推動紡織產品向個性化、品牌化、高端化轉型提升,促進時尚人才、時尚要素在柯橋集聚,創意交易、創意價值在柯橋實現。
這個構想的背后,是千億級時尚產業集群在未來的崛起。以F5創意園、科技園、中國輕紡城創意園為主的“三大園區協調發展”建設框架已經形成,已入駐園區企業386家,其中工業設計企業159家,集聚從業人員3093人,基地建設體量、企業總量、人才數量等各項規模均居浙江省前列。
中國輕紡城創意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珊珊介紹了“時尚柯橋”建設的頂層設計和規劃。不久前,《柯橋區時尚產業發展規劃》初稿已經完成,他們對五大千億時尚創意產業發展情況展開調研,初步確立了時尚創意產業統計目錄和產業重點企業、平臺和項目。時尚讓傳統紡織業更精彩,為了營造濃厚的時尚創意氛圍,柯橋將爭取承辦“世界紡織大會”、“世界時尚大會”、“亞洲時尚大會”等高層次的時尚盛會;開展豐富多樣的時尚創意活動,舉辦柯橋紡織指數發布會、高層次設計大賽、流行趨勢發布會、創新論壇;積極籌劃設立“柯橋時尚指數”并定期發布。
“吉麻良絲”運營中心位于創意大廈9樓,剛剛結束的2016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吉麻良絲”漢麻服飾又一次成為嘉賓、工作人員和海內外媒體記者的專用服飾。紹興華通色紡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國苗介紹,該公司生產的“吉麻良絲”漢麻服飾,有透氣排濕、抑菌抗紫外線的明顯功能。他曾在去年10月發出挑戰,如果同類產品性能優于“吉麻良絲”,公司愿意獎勵對方300萬元。不過,至今沒有企業來應戰。
季國苗滿腔熱情地投入紡織新型材料產品的研發,每年的研發投入都要超過600萬元,占比超過銷售額的20%,還設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目前,該公司已掌握了從漢麻到紗線、面料到成衣的核心技術產業鏈,開發了17大系列700多個品種,涵蓋服飾、床品、無紡布、地毯、窗簾、衛生用品等多個領域。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研發的殼聚糖纖維正在申報國際獎項。
連續兩日馬不停蹄地采訪,感受到柯橋人積極投身“三次創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見所聞,也不過是“蜻蜓點水”!叭蝿摌I”,體現了柯橋的堅定踏實,也向世界展示柯橋的信心、力量、激情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