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是自然界產生的肌理,“樣”是人類創造的圖像范式。紋樣就是對自然界存在形象的描摹,在不同材質上呈現出來的紋理或圖案。
中國傳統紋樣是中華文化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創造萬物實踐過程中藝術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沉淀。從巍峨石碑到精美藻井,從玲瓏玉器到羽扇綸巾……時代更迭,歲月變遷,中國傳統紋樣依然熠熠生輝,燦若瑰寶。
2024年央視春晚節目《年錦》,以紋樣傳統服飾來展示中國傳統服飾之美,節目中劉濤、劉詩詩、李沁、關曉彤分別以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的袍服、襦裙、背子、襖裙服飾為主,集中展示了蝴蝶紋、蘭花紋、葫蘆紋、柿子如意紋等傳統紋樣,寓意錦繡年華、吉祥如意的祝福。
漢制漢服
劉濤演繹的服飾以顧愷之《列女仁智圖》為參考。主色調為中國傳統黃色,象征莊重與希望,展現出大氣、溫暖、包容之美。服飾上織有茱萸紋和云紋,外罩燕尾紗衣,再配以垂髾高髻的發型,將東漢女性的優雅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漢制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漢服的紋章及其豐富,漢服中的紋章與漢人意識、認識中的天形地象、陰陽八卦、無形無色、吉祥圖案等各類文化符號緊密通用。
紋樣賞析
唐制漢服
《年錦》中,劉詩詩穿的那件唐代大袖襦裙袖口為卷草立鳳紋錦,上衣來自敦煌藏經洞出土唐代花卉刺繡,裙腰和裙擺則是來自法門寺的瑞獸紋、寶花雁紋,以橘紅色為主,局部點綴以橘黃色,設計暖色搭配,讓人感受到一種莊重而華麗的氣質,展現大唐盛世之美。
唐裝中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
紋樣賞析
宋制漢服
而李沁穿的那件宋代褙子選用了花葉中有花的牡丹月桂紋,在花葉中還有各式花卉,配置了南宋背子、抹胸、百迭裙的常見套裝,以粉紅色為主色調,搭配少量的粉橘、粉藍色,色調清新,體現宋代服飾的淡雅柔和。
宋代褙子——宋代婦女通常的服飾,包括貴族婦女平時所穿的常服,大多為上衣襖、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為裙子、褲等。
紋樣賞析
明制漢服
關曉彤穿著的明代服飾,色彩層次感強,風格華貴端莊,立領對襟短衫,搭配經典馬面裙,大吉葫蘆紋寓意吉祥。
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中后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以及于一件衣服的顯眼處大量使用鈕扣。至今仍有少數款式和特征流傳至今。
紋樣賞析
(圖片轉載至網絡及各大秀場,如有異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