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盡管下著雨,但在解百購物中心西側人頭攢動,聚集著大量撐著雨傘的人群,這是H&M旗艦店舉辦開業派對的現場場景。當晚,除了有人氣偶像井柏然受邀出席,H&M大中華區總經理Magnus Olsson也前來助陣。前者作為明星亮相,是為了給品牌制造話題熱點,而后者的出現,顯然是為了表明品牌對中國(杭州)市場的重視程度——因為今年上半年,雖然各服飾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但中國依然是H&M銷售增速領漲的重點市場之一。
自2007年,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快時尚品牌ZARA(專題閱讀)在杭州國大開業至今,目前杭州已聚集了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GAP、FOREVER 21等多個主流國際快時尚品牌。但激增的店鋪數量顯然還不能滿足快時尚巨頭們的野心,店鋪越開越大,品類越做越全,才是單純數字背后的真正策略。
據記者粗略計算,如果將杭州現有快時尚品牌店鋪都“集中”起來,體量恰好等于一家銀泰武林店。
將近40家快時尚門店 加起來等于一家銀泰武林店
依據品牌各自官網提供的信息,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包括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在內的快時尚陣營品牌,目前在杭州的門店數將近40家。
“H&M全球門店每年的增長率一直控制在10%到15%,多年來一直如此。”H&M大中華區總經理Magnus Olsson表示,“在中國比較特殊,增長速度要高于這個比例,是H&M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
事實上,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勢擴張,不僅僅體現在開店的速度和數量上,同樣也表現在對店鋪面積的“胃口”越來越大。
“早兩年快時尚品牌相繼入駐圈地時,談開店要求,一開口就要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鋪。”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1000平方米也不夠了,已有的幾家旗艦店面積都在2000平方米以上。”
H&M在解百新開的這家旗艦店,面積達到2400平方米左右,分上下兩層,在這里,你可以找到H&M最齊全的女裝系列。“有些款式,你在杭州別的H&M門店里找不到。”Magnus Olsson說,之所以H&M的平均店鋪面積達到上千平方米,是因為貨品數量、款式太過豐富,“必須要那么大,才能把女裝、男裝、童裝,甚至配飾鞋類等放進去。”
不僅是H&M,優衣庫在這一變化上也相當明顯。從最早在武林銀泰只有70平方米大小的門店,到2008年、2009年分別在西湖銀泰城、利星開出400平方米、900平方米的店鋪,之后又在解百新元華開出2000平方米,而后陸續又在城西銀泰城等新出現的購物中心里開出超1000平方米的店鋪。
如果按照平均每家店鋪1000平方米計算,那么將近40家快時尚店鋪的總體量達到4萬平方米,這差不多正是一家銀泰武林店(不包括百大)的營業面積。
快時尚瞄準二三線城市 購物中心的興起也促使店鋪越開越大
“就杭州來說,尤其是這兩年,快時尚品牌入駐和開店的速度非常快。一方面和品牌的策略有關,開始由最初的一線城市布局,轉而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另一方面,和本地越來越多購物中心的出現也不無關系,而且往往一入駐,就是最好位置的超大面積店鋪。”一位從事多年百貨零售的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說。
快時尚品牌下沉二三線城市的策略,在Magnus Olsson這里也得到了證實。
“盡管有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但我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持樂觀態度。而二三線城市的市場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重要。”Magnus Olsson說,經過6年的消費觀察發現,杭州的消費者對時尚的認知和購買力完全不遜于北京、上海以及深圳,未來還會有更多門店在杭州布局。
已經在杭州擁有11家店鋪的優衣庫,這兩年走的也是相同路線。“在中國內地市場的316家店鋪中,超過100家店鋪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四個城市,未來要滲透到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全球高級執行副總裁、優衣庫大中華區CEO潘寧曾表示。
而與此策略恰好契合的,正是在二三線城市近幾年購物中心的不斷興建,也為快時尚的快速圈地推波助瀾。因為相對強大的聚客能力,快時尚品牌甚至成了購物中心的標配,成為業主競相邀請的“香餑餑”。
“特別是在二三線城市里,層出不窮的購物中心競爭激烈,業主運營商不得不以優惠條款來吸引快時尚品牌入駐,給最好的位置,給最大的店鋪,甚至有些寧愿自掏腰包給店鋪裝修,或是不收基本租金,按照營業額的比例支付租金。”某業內人士說,“但這也造成了購物中心之間的嚴重同質化,是利是弊現在還很難說。”
大還不夠 還要全 快時尚品牌向購物中心靠攏
不過,快時尚品牌并非只是一味地在中國市場求快求大,它們同時也在謀求多元化發展,以細分市場。
比如H&M,它擁有的產品線除了女裝、男裝、童裝,還包括鞋子、家居(目前杭州店鋪還沒有),以及最近剛剛在北美發布的美妝產品。此外,基于對市場的敏銳度,H&M在去年運動風大行其道之際,重點推出了全新運動系列,以及擴展后的鞋履系列,增加了更多價位略高的真皮鞋款。
同樣,另一快時尚巨頭ZARA,除了旗下多個針對不同消費群的子品牌之外,也推出了home系列(家居)和內衣品牌。其中家居系列在國內市場非常受歡迎,其上半年的銷量增長甚至高于服飾類。
“這好比現在的購物中心,提供吃喝玩樂購的一站式服務,把你‘拉’進來就別急著出去一樣。快時尚品牌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涉及服飾之外的領域。”某資深業內人士分析說,“一方面是細分市場的覆蓋,另一方面品牌商也想通過其他品類的銷售,來彌補成衣銷量的緩慢增長。”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