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河流域的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多數棉區天氣晴朗,日照較多,十分利于棉花吐絮采摘。“這些天棉花吐絮較好,已經采摘30多斤/畝了。”河北滄州某劉姓棉農說,他今年種棉21畝,目前共采摘630多斤。據其介紹,近期采摘數量較多,預計9月下旬之前,能夠采摘120-150斤/畝,預計10月下旬即可完成新棉采摘工作。并且棉花質量較8月下旬有大幅提升,經過檢測,纖維長度多在27.5-28mm,馬值、強度也不錯。
不僅河北省的棉花吐絮采摘加快,近期山東、天津等地棉農陸續反映籽棉加快采摘,且棉花質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到現在幾乎沒有軋花廠開秤收購,很愁人。”據棉農們反映,目前整個黃河流域開秤的軋花廠寥寥無幾,這跟往年同期400型軋花廠已檢修機器、培訓工作人員的熱鬧景象不可同日而語。
據了解,軋花廠開秤不積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打算將今年收購加工的戰線縮短。劉經理,河北衡水某400型軋花廠負責人,目前他的企業已完成機器檢修、設備購進和技術人員培訓,用他的話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是什么呢?等國慶節之后,棉花大量上市,他才會開足馬力收購,并計劃收購加工時間最多50-60天,然后結束戰斗。
不少400型軋花廠與劉經理有同樣想法。根本原因是今年黃河流域棉花大幅減少,企業收購拖得時間越長,越得不償失。
第二,待棉價穩定后再行收購。目前國內棉花行情波動較大,市場不穩。截至9日,黃河流域現貨價格區間在12900-13700元/噸,新疆棉在14000-14500元/噸,近期雖然紡企加快了對儲備棉的競拍,但現貨市場仍然冷清。且鄭棉期貨主力1701合約圍繞14000元/噸上下波動,業界也有擔心鄭棉會不會跌至13000元/噸的低點。
“反正大家都在觀望,棉價不定,人心難定。”一位市場人士說,預計這些搖擺企業至本月底才會決定去留。
第三,永離棉業,改從他業。60%以上的400型軋花廠表示放棄棉花加工行業,改從他業。山東德州某400型軋花廠,三年臨時收儲時期企業基本沒賺到錢,兩年目標價格卻讓他們虧損190多萬元。負責人表示,現在股東心理壓力很大,對棉花也不抱什么信心,所以決定放棄。
綜上所述,雖然棉花吐絮采摘加快,但作為產業鏈重要一環的加工企業態度冷淡,內心不穩,或將影響今年的籽棉收購加工,棉農應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