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昆股份
新增產能投產在即+疫后復蘇需求回暖,公司業績增長潛力有望釋放。公司及其子公司現有 420 萬噸 PTA 產能、 900 萬噸聚合、950 萬噸紡絲產能,當前公司在建項目豐富,未來公司業績增長潛力有望釋放。在 PTA 方面,2022 年內和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將計劃完成 2 套 250 萬噸 PTA 產能投產,未來公司將擁有接近 1000 萬噸 PTA 產能,基本實現聚酯原料自給自足,有效抵御上游原材料波動帶來的成本抬升風險。在聚酯方面,恒超二期 60 萬噸聚紡一體化項目預計 2022 年四季度投產,沭陽年產 240 萬噸長絲(短纖)、500 臺加彈機、1 萬臺織機正穩步推進;此外,與福建古雷石化合作新建年產 200 萬噸聚酯纖維項目已基本完成各項政府審批手續,當前項目正在有序推 進中。
此外,恒欣新材料 60 萬噸新型智能化超仿真纖維及 30 萬噸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項目、恒浩年產 60 萬噸綠色多功能片材項目、安徽佑順年產 120 萬噸輕量舒感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項目、欽州綠色化工化纖新材料基地 600 萬噸 PTA 和烯烴產業鏈項目等項目正持續推進中。在下游紡織制造方面,公司沭陽生產基地已經完成部分紡織設 備投入生產,預計在 2023 年上半年完成 1 萬套紡織設備投產,屆時桐昆將完成“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產業鏈延伸。當前公司各新增產能持續推進,新增產能有望陸續釋放,未來伴隨疫情管控逐步優化,下游需求持續復蘇, 公司業績增長潛力有望釋放。
新鳳鳴
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帶來內需修復,公司或迎來底部反轉機會。進入 2022 年 12 月,全國多地出臺了疫情防控優化政策,圍繞常態化核酸措施優化、公共場所核酸檢測查驗措施優化等,我們認為防控措施優化將有效拉動內需,長絲需求擴張或將加速。公司圍繞桐鄉洲泉、湖州東林、平湖獨山、徐州新沂四大基地進行產能布局。
在滌綸長絲方面,2022 年公司新投產 60 萬噸長絲產能,合計長絲產能或達到 660 萬噸。在滌綸短纖方面,2022 年公司新 增 60 萬噸產能,合計短纖產能或將達到 120 萬噸。此外,公司獨山能源 210 萬噸纖維項目、中友化纖 200 萬噸 短纖、100 萬噸長絲、30 萬噸薄膜項目和 270 萬噸聚酯新材料一體化項目正持續推進中。在 PTA 方面,公司現有 500 萬噸 PTA 產能滿額達產,未來還將分兩期新增 540 萬噸產能,兩期全部投產后,公司 PTA 產能將突破 1000 萬噸。公司新增產能持續釋放,化纖行業龍頭規模化優勢凸顯,待行業景氣度修復,公司或將迎來底部反轉機會。
恒逸石化
煉化+聚酯新材料加速布局,未來業績空間有望打開。在煉化板塊中,恒逸石化文萊二期項目正推進資金出境環 節,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新增“烯烴-聚烯烴”產業鏈,進一步增強海外煉廠一體化競爭實力。在聚酯板塊中, 公司在建年產 140 萬噸功能性纖維新材料升級改造項目,預計 2023 年上半年投產,投產后年產值或將達到 100 億元。公司目前在建恒逸新材料年產 120 萬噸己內酰胺—聚酰胺項目,該項目預計 2024 年建成投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 120 萬噸聚酰胺切片,貢獻銷售收入將達到 200 億元。公司在建逸達新材料二期項目,其中一階段年產 110 萬噸新型短纖項目將裝備 24 條新型高端綠色短纖,預計 2024 年中投產;二階段年產 50 萬噸新型長絲項目將裝備 18 條高端綠色長絲生產線。當前逸達新材料二期項目鍋爐島土建已經完成,項目正穩步建設中。公司各重大項目持續推進,伴隨疫后管控優化帶來經濟恢復,疊加公司在建產能陸續投產,公司未來業績空間將有望持 續開拓。
恒力石化
基于大化工平臺,新材料產業鏈多元覆蓋。恒力 2000 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150 萬噸/年乙烯項目已全面投產,實現公司在關鍵產能環節的戰略性突破。同時公司 500 萬噸/年現代煤化工裝置以及 1160 萬噸/年 PTA 裝置也已布局建設完成,大大提升了公司經營彈性空間與綜合成本優勢。公司利用“煉化+煤化工”平臺潛質,積極推動各大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展,大力拓展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能同步發展,產能布局覆蓋鋰電隔膜、可降解塑料、 工程塑料、高性能樹脂等領域,下游觸及新能源汽車、光伏、建筑建材、日常消費等多領域。在新材料方面,恒力石化現有 24 萬噸/年 PBT 工程塑料產能、38.5 萬噸/年 BOPET 功能性薄膜產能、3.3 萬噸/年 PBAT 產能。
公司未來還將建設年產 80 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項目(包括 47 萬噸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 10 萬噸特種功能性薄膜、15 萬噸改性 PBT、8 萬噸改性 PBAT),60 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薄膜及 30 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項目、160 萬噸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260 萬噸/年高性能聚酯工程等項目。子公司康輝新材料將引進日本芝浦機械株式會社和青島中科華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線共 12 條,年產能 16 億平方米,預計在 2023 年陸續達產。
公司通過進一步拓寬在下游化工新能源材料市場的布局,布局高端差異化的消費新材料產能,有望伴隨下游新能源行業的高景氣度持續開拓市場空間;布局可降解塑料順應當前“雙碳” 目標,不斷滿足市場增量需求;布局工程塑料和高性能樹脂,伴隨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后下游消費逐步回暖,市場空間有望打開,實現產業鏈的多元覆蓋。
榮盛石化
“降油增化”深入布局,高端新材料助力業績抬升。2022 年浙石化二期工程已經投產,公司在成品油和 PTA 行 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積極實施“降油增化”戰略。公司“降油增化”戰略規劃布局鮮明,首先是以浙石化一期、 二期產品為主要原料,拓展高性能樹脂材料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含 30 萬噸/年 LDPE/EVA(管式)裝置、10 萬噸/年 EVA(釜式)裝置、40 萬噸/年 LDPE裝置、20 萬噸/年 DMC 裝置、3×6 萬噸/年 PMMA 裝置和120 萬噸/年 ABS 裝置,建設期為 2 年;在高端新材料項目方面,公司投資新建 35 萬噸/年 α-烯烴裝置、40 萬噸/年 POE 聚烯烴彈性體裝置、30 萬噸/年 EVA/LDPE(管式)裝置、25 萬噸/年己二腈裝置、28 萬噸/年己二胺裝置等;在乙烯下游方面,公司布局投資新建 140 萬噸/年乙烯、30 萬噸/年醋酸乙烯、38 萬噸/年聚醚多元醇、40 萬噸/年 ABS 等裝置, 進一步擴大高端化工材料和化學品產能規模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
東方盛虹
大煉化為新材料產業鏈奠基,公司業績增長未來可期。公司煉化一體化項目包含 1600 萬噸/年煉油、280 萬噸/ 年 PX 和 110 萬噸/年乙烯及其他下游化工裝置。公司大煉化項目已于今年 5 月投料試車,四季度實現全流程打通,項目達產后,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在豐富產品創收來源的同時也為公司聚酯化纖、新能源新材料業務提供穩定的原料供應,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持續開拓業績增量空間。新能源新材料再度突破,產業鏈多元化持續提升。
公司現有光伏 EVA 產能 30 萬噸,公司還將規劃 75 萬噸 EVA 產 能,未來伴隨硅料價格瓶頸的逐步解除,行業高景氣度將持續拉動光伏 EVA 需求提升。公司全資子公司斯爾邦于 2022 年 9 月投產了 800 噸/年 POE 中試裝置并成功產出合格產品,實現產品催化劑及全套裝置技術自研,標志著公司打破國際壟斷,成為國內首家具備光伏 EVA 和 POE 產品自主生產技術的企業,未來公司還將規劃建設年產 50 萬噸 POE 產能,持續鞏固行業領先地位。公司持續加碼新能源新材料,實現光伏 EVA 和 POE 雙線布局,增強高附加值產品對業績的支撐能力。
除 EVA 和 POE 外,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還布局了 2 萬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項目,下游主要應用在鋰電隔膜方面。此外,在可降解塑料項目方面,公司布局了34 萬噸順酐裝置、30 萬噸 BDO 裝置和 18 萬噸 PBAT 裝置產能;在高端聚酯新材料方面,公司開拓建設 13 萬噸 PETG 和 5 萬噸 CHDM 產能,項目 投產后,有望打破國際壟斷,推動公司產業鏈豐富度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