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地,又擁有連接中亞的地理優勢及政策優勢,近些年紡織產業發展很快,也有很多紡織企業到新疆進行投資。
但除了棉花能自給自足外,化纖原料則很大程度上需要從其它省區購進,長途又運輸增加了生產成本,而這一現象正在逐漸發生改變!
中泰25萬噸聚酯短纖項目投產
4月19日,新疆中泰石化年產25萬噸聚酯短纖項目投產儀式在新疆庫爾勒上庫高新區舉行。該項目投產后,將形成一套生產能力為年產25萬噸的聚酯裝置和三條日產200噸/條的滌綸短纖生產線,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滌綸短纖維生產基地。
自聚酯短纖項目立項以來,始終秉持“防風險、穩基礎、促合規、謀發展”的原則,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打造行業領先的智能化生產線。有效提升新疆紡織服裝產業整體競爭力,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據了解,聚酯短纖項目最終產品滌綸短纖維,具有良好的耐熱性、熱穩定性和絕緣性,并且耐皺性也超過其他纖維。產成品主要用于棉紡行業,可以單獨紡紗也可與棉粘膠纖維、麻、毛、維綸等進行混紡,所得紗線主要用于服裝織布,還可用于家裝面料、包裝用布、充填料和保暖材料。
“對于我們紡紗織布企業來說,聚酯短纖的投產不僅彌補了疆內規模化生產聚酯化纖原料的空白,還讓我們在產品結構上有了回旋的余地,滿足產品的多元化,更好的參與到市場的競爭中去。”新疆東純興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宇說道。
據悉,中泰集團目前已打通“煤-電-石灰石-電石-PVC-工程、醫用塑料”“煤-電-鹽-堿-粘膠-紗線-織布-成衣”“棉花種植-紡-織-染-整-服”三條全產業鏈,與疆內企業協同打造產業鏈條,開創了氯堿、熱電、上游原料、下游粘膠纖維與紡織產業集群耦合、循環互補、協調發展的全新格局,對促進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大發展帶動百萬人就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此次年產25萬噸聚酯短纖項目的投產,既是中泰集團發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自治區化纖產業邁向新高度的一個縮影,更是落實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推動新疆紡織服裝產業促進就業戰略落地的具體實踐。”中泰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梁斌表示。
“煉化紡”產業鏈正在構建
近幾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就業帶動效應顯著增強。但在取得這些新成果的同時,聚酯短纖的供給能力未能滿足下游織布等環節的需求,已成為制約當地紡織服裝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和擴展的核心環節與關鍵要素。聚酯短纖項目投產后,有望進一步滿足市場對多樣化功能纖維的需求,拓展周邊市場。
據新疆東純興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宇介紹,聚酯短纖是紡紗織布行業的關鍵原料之一,以前新疆本地市場不出產,需從其它省區購進,長途運輸增加了生產成本,產品沒有競爭力。此項目投產后,補齊了一個行業短板,使企業能夠靈活調整產品結構。
除中泰25萬噸聚酯短纖項目外,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30萬噸聚酯化纖項目也已于2022年底建成投產。
而在2022年2月28日,新鄉化纖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全資子公司新疆天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施“年產3萬噸生物質纖維素纖維項目”一期工程的議案》。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新疆圖木舒克市達坂山工業園區,投資約3.95億元。公司將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包括銀行貸款方式在內的多種方式進行項目資金籌措。該項目計劃于2024年一季度開工建設,建設周期12個月。該項目產品方案為生物質纖維素長絲,年產能1萬噸。
在巴州庫爾勒上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前已有浙江桐昆集團投資100億元的120萬噸/年天然氣制乙二醇項目、新疆中泰集團投資31.05億元的聚酯50萬噸/年差別化功能性纖維項目、陜煤集團投資10億元的10萬噸/年氨綸項目。全產業鏈建成后,將形成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
同在南疆的阿克蘇地區溫宿產業園區,煉化紡產業方興未艾。園區內的浙蘇石化家紡科技(阿克蘇)有限公司,以新疆的油氣、煤炭為主要原料,依托企業在長三角形成的自主技術優勢,建設聚酯裝置、熔體直紡長絲裝置、切片紡長絲裝置、加彈車間、織造車間和染整車間等,從煉一塊煤、一滴油、一方氣到織一件衣,生產高新技術健康環保家紡產品為終端產品。
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2年,新疆紡織服裝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2859億元,年均同比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