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內,成品油調價的可能性還不大,但若當前成品油成交低迷狀況依舊不改,下月初或迎來零售價格的下調。”
受國際能源署(IEA)拋儲影響,國際油價“風向指標”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于昨日凌晨交易日止,繼續呈現下挫之勢,且盤中一度跌破90美元/桶的重要心理關口。
國際油價疲軟的走勢傳導至國內成品油市場——與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油荒”相比,現在國內成品油的批發價已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疲軟勢頭。
國際油價震蕩走弱
“IEA拋儲對國際油價的影響不言而喻。”此前在IEA作出6000萬桶的儲備油拋售計劃后,一位能源專家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短期內,國際油價很可能維持震蕩走弱的格局。”
如其所述,這幾天國際原油市場盡顯頹勢,不僅紐約期價盤中一度跌破90美元/桶,報收于自2月18日以來的新低,另一項參考性指標——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亦出現大幅下挫。最新數據顯示,北海布倫特油價報收在105.99美元/桶附近,與3月一度維持在120美元/桶的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兩項參考油價的走弱,也意味著國際油價已經盡吐利比亞戰爭爆發以來所產生的“原油紅利”。
然而,IEA的舉動雖能降低全球通脹水平,并促進全球經濟的進一步恢復,但卻引來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不滿。幾乎在IEA作出決定的第一時間,部分OPEC國家就對外表達了不滿情緒,甚至說出了一些“威脅的話”。阿聯酋能源專家 K.Al Awadi 6月27日也對外表示,“一旦油價跌到90美元/桶以下,OPEC將削減產量,以提振油價。”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中東不少產油國依附在美國旗下,但在關乎國家利益的石油問題上,他們或不會對美國作出讓步。事實上,今年早些時候,一些OPEC成員國曾暗示過,100美元/桶可能會成為全球經濟所能承受的最新油價指標。
國內批發價現頹勢
對中國來說,IEA和OPEC的外部爭斗看似事不關己,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隨著IEA拋儲造成的國際油價大跌,中國成品油批發價也出現了下滑。據媒體報道的最新數據,“石化雙雄”在上海、南昌、重慶、福州等城市的成品油批發價出現了30元/噸至100元/噸的降幅,山東地煉的成品油批發價從5月份就開始下降,至今有50元/噸至200元/噸的下調。
大宗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在發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內參資訊也表示,本月的成品油市場行情“怎一個‘疲’字了得”。“六月通常是夏季汽油需求旺季時期,加之為第三季度柴油旺季的到來,客戶或提前備貨。”金銀島稱,“然而,即使在中石化無外采的支撐下,購銷氣氛也未見有好轉,市場并未見到大量明顯的囤油現象。”
當然,批發價下降也有來自國內的因素。6月24日,財政部發出通知,將車用汽油及航空汽油進口關稅由此前的6%下調至1%,柴油、航空煤油降至零關稅,5-7號燃料油暫定進口關稅由此前的3%降為1%,這進一步加大了國內批發價下滑的力度。
昨日,記者采訪多家“石化雙雄”和民營加油站發現,部分加油站或已直接展開降價促銷,如93號油出現了高達0.4元/升的優惠幅度,或在不同的時段采取降價策略吸引消費者,或在加油卡上采取優惠措施。此外,一些北京的外資加油站也開始降價促銷。有消息援引殼牌北京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國際油價下跌后,殼牌批發來的油價會有所下降。”
不過,對于加油站的降價舉措,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加油站低價促銷,實際上是貿易商通過拋售甩包袱,以降低虧損預期。”
成品油降價暫無可能
不過,批發價的下跌并不意味著成品油價的下調。據息旺能源統計,以上一次調價的日期4月6日為基準期,截至6月27日,在連續22個工作日內,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加權平均變化率為-0.25%。根據國家發改委規定,只有當國際油價變化幅度達4%的時候,才可能下調成品油價。
“短期內,成品油調價的可能性還不大。”昨日,相關分析師對記者說,“要看國際油價能否保持持續弱勢。但就目前情況看,國際油價長期看漲的格局沒有改變。而且一旦有了新的炒作理由,國際油價短時間內不排除急跌后上漲的可能。”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預計,“若當前成品油成交低迷狀況依舊不改,下月初或迎來零售價格下調。”據了解,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曾于2月20日和4月6日先后兩次進行上調,其中后一次調價時的幅度高達500元/噸 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