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江蘇華亞化纖有限公司喜訊不斷:該公司生產副總鐘傳武,獲評江蘇省特級技師;綜合管理部經理侯體生,獲評宜興市首位正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他們從普通員工做起,在企業員工職業技能發展機制的加持下,運用專業技能持續為生產服務,成長為復合型管理和技能人才。”該公司負責人鄭旭東說,鐘傳武、侯體生的成長成才,是該公司打通技能人才職業晉升通道帶來的成效之一。
華亞化纖位于新建鎮,是國內最大的功能性復合型新纖維生產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技能人才的缺乏,成為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針對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在晉升上存在“天花板”問題,華亞化纖出臺了管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案,以及競聘上崗實施方案等多項配套制度。“目前,公司熱電、聚合、紡絲、綜合管理等各業務板塊的負責人,都不是企業高薪外聘‘空降’來的,均是從一線技能崗位成長起來的。”公司執行總監毛永良說。同時,針對各業務板塊專業跨度大、技術門類多、技術融通要求高等特點,公司依托自主創辦的華亞賦能中心、江蘇省(華亞)化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加強專業技術崗位的輪崗交流和集中培訓,培育復合型管理和技能人才。
為不斷開辟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賽道,華亞化纖啟動了“工匠孵化訓練營”“管理繼任、經驗傳承訓練營”等項目,通過開展“金牌操作手大比武”“我還能再快一秒”等活動,不斷完善多維度技能人才育成體系。與此同時,建立健全工匠育成各項操作體系,編制《機電技術人員分級考核實施模型》《卷繞工、紡絲工分級考核實施模型》等教材文本,挖掘整理30多項絕技絕活,形成50多個課題,讓技能人才投入到新品研發、裝備提升改造、智能制造推進等創新實踐中去,促進他們加速成長成才。
在推進企業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中,“管理繼任、經驗傳承”項目發揮了關鍵作用。針對企業員工來源區域較廣、文化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公司采取“名師帶高徒”“父子檔”“兄弟檔”“夫妻檔”“同村檔”等技能人才多元化培育方式,實現了技能人才傳承的無縫對接,保障了技能人才自主培養、自我成長、自給自足。來自云南的趙聲幾在車間主任路亞云的指點下,通過16年的努力,從一名擋車工成長為一名“金牌”操作手,并通過公開選拔走上管理崗位。在他的示范帶動下,100多名同鄉青年先后到華亞化纖就業,其中大部分已成長為技能人才。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持續走深走實,讓“華亞工匠”繁星滿天,更助企業發展蹄疾步穩。據統計,華亞化纖先后有20人獲評高級技師,250人獲評技師,700人獲評高級工。人才支撐發展,目前,華亞化纖在中國化纖行業百強綜合排名第30位,細分市場FDY長絲排名第8位,細分市場切片紡長絲排名第4位,擁有世界最大的單體高低粘并列復合紡絲生產線,企業年產值約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