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由危轉機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警惕全球通脹,畢竟過去的一年里,雖然并未擺脫新冠病毒困擾,但大宗商品均出現了大漲,這種行情能否會繼續持續值得關注,畢竟通脹對經濟的危害顯而易見,遠比通縮危害要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5%。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2.7%。11月份,工業生產穩定恢復,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從環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5%。CPI和PPI均出現一定幅度上漲,這還僅僅是全球仍處于疫情最最嚴重的時期,一旦2021年全球經濟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可以想象“放水”帶來的副作用。
另外一個通脹跡象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但大宗原材料價格卻是漲勢如虹,作為工業血液的原油已經漲至50美元/桶,未來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市場仍舊繼續看多。最近歐佩克剛就2月份原油生產達成意向,原油供給出現小幅下降,導致價格再次突破50美元/桶。
再看全球農產品市場,疫情已經導致農產品價格出現暴漲,其實全球農產品供給和需求基本穩定,主因也是“全球央行放水”導致的通脹。今天鄭棉已經突破15500元/噸,從技術角度看,向上空間已經打開。翻看棉紡歷史數據,2020年的產銷甚至低于2019年,但是棉價卻正在超越前高的路上。因此,2021年需要警惕市場借助高通脹帶來的炒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