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不乏悲觀情緒。尤其近期紗線不景氣,棉價振蕩下跌,更令市場雪上加霜。實際上,在這悲觀的棉市,也有一些希望的種子正在孕育,或者說后市仍可期。主要三點原因:
一、全球棉花減少是大概率事件。目前,北半球棉花進入生長關鍵期,美國最大產棉區德州一半以上棉田持續干旱,美農業部預計今年美棉將減產12%,巴基斯坦棉花播種已經結束,種植面積同比減少1.3%。根據市場預測,2020/21年度全球棉花產量在2486萬噸,同比減少129萬噸;消費量2331萬噸,同比增加77萬噸。
從全球棉花的供需來看,產量下降需求增漲,供需或呈偏緊局面,對棉花行情上漲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二、國內棉花庫存偏低。數據顯示,截止7月上旬,全國棉花商業庫存約為323.9萬噸,本年度以來首次出現同比減少情況。截止7月17日,2019年度國產棉加工環節庫存量56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85.7萬噸,鄭棉注冊倉單折合棉花為78.8萬噸(較上周降2.2萬噸),倉單壓力也有所減輕。
另外,今年南方洪澇災害嚴重,尤其湖北、安徽等地棉花大受打擊,預計產量將嚴重受損。而黃河流域今年前期旱情偏重,預計后期將多雨,棉農對棉花產量同樣信心不足。因此,預計今年國內棉花產量大概率減少。
三、棉花價格仍處于低位水平。近期,鄭棉9月合約在12000元/噸附近波動;新疆棉“雙28”機采棉價格則在12300元/噸附近。從成本核算,皮棉仍在盈虧線以下。新棉上市之后,預計新疆棉成本或在13000元/噸以上,將給棉價形成成本支撐。
綜上所述,雖然近期棉花仍然低迷,但是隨著疫情的緩解或解除,棉市也將迎來一波較好行情。否極泰來,至暗之后一定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