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日,鄭商所棉花期貨注冊倉單量為24011張,盡管較2月初的高點大幅下降,但與往年同期對比,仍處于歷史高位。而考察當下鄭棉期貨2009與2101合約價差,雖然1月已經升水9月530元/噸,但從歷史對比、基本面研判及棉花交割規則角度來看,當下的2009與2101合約價差未能合理反映倉單現實情況及未來潛在的發展趨勢,換言之,鄭棉2009與2101合約價差存在一定的反套交易機會。
需求恢復緩慢
自國內復工以來,紡織企業為了留住員工而被迫進行生產,但下游的真實訂單量其實很有限。根據找紗網5月下旬的調研,下游年后至今的訂單總量大致只有往年的50%,折算影響全年棉花消費130萬—150萬噸?紤]到服裝消費的時效性和季節性,這一部分消費的損失將成為永久損失,后期難以補回。而未來,盡管歐美國家近期在逐漸解除隔離、推動復工,這的確會帶來需求的部分改善。但由于消費的恢復更多的是受收入水平及消費信心的影響,此次疫情引發的經濟活動的停滯,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恰恰是失業的增加、收入的下降,直接降低了居民的消費能力,抑制了作為可選消費品的服裝類商品的消費。同時,疫情也在一定程度影響了居民的消費傾向,使得“報復性存錢”的行為也開始增加。因此,后期消費恢復的過程將是緩慢的。而截至4月底,國內棉花工商業庫存尚有497萬噸,同比增加39萬噸,也是近5年來的同期最高水平,加上同樣處于高位的國內紡織業成品庫存,國內供應仍很充足。在需求難以快速恢復的背景下,預計棉花倉單在本市場年度難以得到有效消化。
把握9月與1月合約反套機會
若巨量倉單不能有效消化,到臨近9月合約交割時,倉單問題還有可能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而考慮到消費恢復較為緩慢及期貨絕對價格水平偏低,后期難以看到現貨大漲或期貨大跌帶來基差大幅走高的可能,因此高倉單的矛盾將大概率以9月與1月合約價差走低的方式來化解,即通過遠月1月合約相對9月合約給出適合的升水,使得倉單壓力后移。
根據鄭州商品交易所交割細則的規定,N年產棉花的自N+1年8月1日起每日歷日貼水4元/噸,9月對1月合約的日歷貼水達到480元,再考慮到倉儲費為0.6元/噸天,在不考慮資金成本的情景下,9月套保空單向1月移倉的合理價差應該在-552元/噸以下,而目前9月與1月合約價差為-530,屬于偏高的水平,對套保向后移倉的吸引力不足。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由于需求恢復緩慢,倉單壓力到9月交割時難以有效消化,最終大概率會通過9月對1月合約的貼水加深的方式來解決,亦即9月與1月合約價差仍有下行動力。另外,近期印巴邊境的蝗蟲再度爆發,后期若對棉花生產形成危害,市場開始交易蝗災題材,亦會使得遠月表現更強。因此,目前可以適度關注鄭棉9月與1月和合約價差反套操作,介入區間為-540元/噸以上,止損-450元/噸附近,盈利目標區間(-700,-750),盈虧比大致在1.5:2,持有周期在2—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