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鄭商所發布公告,對《鄭州商品交易所棉紗期貨業務細則》進行修訂。本次修訂主要涉及優化基準交割品質量標準、擴大替代交割品范圍、延長倉單有效期和擴大交割單位等相關內容,適用于棉紗期貨2503及后續合約,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棉紗期貨于2017年8月18日上市,是全球唯一的紗線類期貨交易品種。棉紗規格較多,下游用紗企業個性化需求較強,為進一步貼近現貨市場特點,鄭商所深入開展調研論證,對棉紗期貨業務細則進行修訂,著力通過制度優化破解制約棉紡織期貨功能發揮的瓶頸。
據了解,鄭商所主要從七個方面對棉紗期貨業務細則進行了修訂完善:一是擴大交割品范圍,由當前的普梳32支機織用紗擴大至普梳32支針、機織用紗和普梳40支針、機織用紗;二是優化基準交割品及替代交割品質量指標及升貼水;三是將倉單有效期由2個月延長至4個月;四是收嚴入庫棉紗生產日期要求,將允許注冊成為期貨倉單棉紗的生產日期由180天以內縮短至120天以內;五是擴大交割單位,將交割單位由20噸調整為30噸;六是優化入庫檢驗抽樣規定,增加由倉庫負責抽樣并封樣寄送指定質檢機構的抽檢方式;七是優化出庫質量變異允許范圍。
業內人士指出,本次棉紗期貨業務細則修訂優化了交割標準和流程,擴大了可供交割量,降低了交割成本,能夠為棉紡織企業合理利用棉紗期貨管理風險提供更優規則、更好服務、更多便利。
浙江創錦匯谷物產有限公司洪洋表示:“棉紗期貨業務細則修訂緊貼現貨市場變化,有利于提高期貨市場運行質量,便利產業企業更好利用期貨工具套期保值。”新規則實施后,棉紡織企業可利用棉花、棉紗期貨相結合的套期保值模式,鎖定原料成本和成品銷售價格,最終鎖定加工利潤,實現穩健經營。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棉紡織產品價格波動加大,影響棉紡產業鏈平穩運行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棉紡織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需求抬升。此次修訂后,新規則將更加貼合現貨市場實際,促進棉紗期貨功能發揮,助力形成棉花、棉紗、PX、PTA、短纖等紡織期貨品種功能有效發揮、品種間互動互促、期現貨高效聯動的新發展格局,為棉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期貨力量。
同日,鄭商所發布公告,公開征集指定棉紗交割倉庫,此次征集范圍為廣東省佛山市。
根據公告,具備《鄭州商品交易所指定商品交割倉庫管理辦法》規定條件并符合以下要求的企業,可以申請指定棉紗交割倉庫資格。一是庫區具備良好的防潮、防濕條件和裝卸、消防等設施,消防驗收合格,適合棉紗存放;二是具有儲存棉紗的豐富經驗;三是具有視頻監控系統,可以遠程查看庫內棉紗存儲情況;四是交割倉庫及其擔保單位實收資本和凈資產均不少于1000萬元,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此外,要求企業能夠提供棉紗5000噸以上的期貨交割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