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財政部發布重要公告:為優化中央儲備棉結構,確保質量良好,2019年將對部分中央儲備棉進行輪換。具體輪出安排是從5月5日開始至9月30日期間的國家法定工作日將安排100萬噸左右的儲備棉輪出,原則上每工作日掛牌銷售1萬噸左右。雖然今年的輪出公告無論是輪出起始時間、每日投放量和總投放量都與往年不同,但卻恰恰基本上符合大家對今年輪儲政策的預期。過去幾年儲備棉的常態化輪出中,均是3月份開始正式輪儲,每日投放3萬噸的量,紡企拍的比較暢快,雖然儲備棉質量逐年下降等多方面原因,去年的成交量是過去三年最低,但也達251萬噸。這也使得經過三年的拍儲,國儲棉庫存從1100萬噸的高位迅速下降到不到300萬噸,紡企也過了三年的好日子。然而“飯要一口一口吃”,儲備棉作為國家確保棉價與內外棉價差的穩定,“進可攻退可守”的調控工具,必須要有一定的數量作為保證,因而繼續大規模的輪儲只能“寅吃卯糧”,不利于市場的穩定,儲備棉輪出政策的調整勢在必行。這次的輪出公告正好符合市場對于延遲拍儲,減少拍儲數量的預期,因而棉價預測難以出現大幅波動,這也證明國家的調控手段正不斷貼近市場需、以穩定市場為導向。儲備棉輪出的相關政策也一直是市場追蹤的熱點,本次“靴子落地”,紡企對此喜憂皆有,喜大于憂。
一喜是政策終于落地,不用“你猜我猜大家猜”,而且基本符合預期,大家胸口的石頭也放了下來,可以根據政策盡早就采購、拍儲、資金等各方面來籌劃和安排,減少不確定性給企業制定各項決策帶來的各種精力與成本上的損耗。
二喜是此時的儲備棉輪出正好補上了當前市場的結構性缺口。截至3月底,國內工商業庫存為500.57萬噸,比去年同期高了約109萬噸,再加上4月12日有關部門剛剛宣布2019年將增發80萬噸滑準稅稅額,短期來看市場并不缺棉花,但棉花結構上的確存在資源失衡現象。當前市場上本年度地產棉已基本消耗完畢,中高等級的棉花資源豐富,低等級棉花緊缺,儲備棉的投放對市場上的低等級棉是一個補充。從下游消費來講,當前正生產秋冬季的訂單,季節性原因對中低支紗需求較高,這也造成市場上氣流紡和中低支紗較為緊俏!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進口紗在國內有一定的價格優勢,正好彌補了需求,一些中小紡企卻接不到訂單,有的處在關停的邊緣,因而此時的輪儲可以補上低等級棉的缺口,也會給紡企更多地選擇機會,從而接到更多訂單。
三喜是紡企利潤有望回升。近一段時間棉花價格堅挺上漲,下游市場卻“旺季不旺”,棉紗價格不漲反跌,紡企利潤壓縮明顯,有些紡企已經到了盈虧線邊緣。究其原因是在儲備棉輪出政策未落地之時,多頭對本年度“供需缺口”的炒作蠢蠢欲動,如今靴子落地,市場上棉花供應增加,市場會出現小幅波動,。同時期貨市場或將給紡企提供點價機會。
四喜是由于輪出底價原則上依然由國內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和國際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各按50%的權重計算確定,有利于內外棉價差的縮小,再加上儲備棉由于各項貼水在價格上的優勢,能與部分進口紗價格抗衡,提高我國中低支紗的競爭力。
憂則主要來自于下游市場的不景氣,部分企業反映3月后訂單情況比去年年前還要蕭條,如果這種情況無法改善,紡企對于下游處于弱勢地位,恐怕很難在買方市場上享受到儲備棉輪出帶來的政策紅利,對棉花價格漲跌帶來的紗線波動都有所擔憂。
關于是否參與拍儲,一些中高支紗廠對此興趣不大,他們的產品以質量取勝,對原料較為挑剔,常規紗廠大多表示會關注并酌情拍儲,儲備棉由于入庫時間較長,顏色級強力等指標下降明顯,如果與新棉配棉,紡紗時容易產生顏色污點,影響產品外觀及質量,紡企表示在拍儲時會格外謹慎,只會挑一些質量較好的棉花與新棉配棉使用,因而預計拍儲時也有可能出現兩級分化的情況。但整體看來,由于低等級棉缺口存在,大家參與的意愿較強,預計成交率和價格都不會低。本次輪出量的減少也提醒大家,隨著國儲的低價棉越拍越少,這也有可能是國內中低支紗企業本年度最后的機會,輪儲結束后的經營必然要受到挑戰,該何去何從應盡早調整。
關于對棉價的影響,短期內增加供給或許對內外棉市場造成一定沖擊,但是中長期來看,國庫的棉花進一步減少,遠期缺口對棉價形成支撐,同時政策中的“儲備棉輪換”也意味著國家大概率會適時的用進口棉補充國儲,對外棉棉價形成支撐。但由于政策在預期之內,導致棉價大幅漲跌的可能性不大,還是要多關注宏觀政策、中美貿易戰、天氣、下游消費中可能存在的“黑天鵝”對棉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