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盛虹”)昨日晚間披露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1億元-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45.02%-1,803.65%。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東方盛虹解釋稱,報告期內,化纖石化行業下游需求明顯改善,疊加原油價格上行的影響,行業進入了復蘇周期,景氣度上升。公司生產經營進一步改善,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港虹纖維年產20萬噸差別化功能性化學纖維項目以及中鱸科技年產6萬噸PET再生纖維項目于2020年下半年建成投產,同比增加了利潤貢獻。
公開資料顯示,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總部位于蘇州盛澤。打造出從印染、化纖到石化、煉化的新型高端紡織產業鏈,成長為一家以石化、紡織、能源為主業的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集團。2019年,盛虹集團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32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29位。東方盛虹作為盛虹集團的唯一的上市公司平臺,2018年6月借殼東方市場,重組過會,向盛虹科技、國開基金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國望高科100%股權交易對價127.33億元。2018年8月交易完成后,國望高科成為了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盛虹科技直接持有東方市場68.71%的股份,成為新控股股東。2018年9月27日,公司證券簡稱改為“東方盛虹”。
東方盛虹立足聚酯化纖行業并實施產業鏈縱向整合,積極構建完整的“原油煉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纖”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發展的架構和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格局。截至目前,公司目前的產品結構以長絲為主,PTA主要用于自用。2020年公司DTY產品產量102.82萬噸,POY產量48.31萬噸,PTA產量152.72萬噸,其中PTA外銷量僅為86.87萬噸。
受疫情影響,2020年,東方盛虹實現營業收入227.8億,同比下降8.5%;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3.2億,同比下降80.42%,主要是因為疫情對終端需求的沖擊導致滌綸長絲主業盈利能力下滑;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65億元,同比增長52.8%,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6億,同比增長205.3%,主要系報告期內,隨著成本端原油價格上升和“疫苗時代”疫情緩解,需求回升的供需面修復,公司盈利能力同比疫情前顯著提升。
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謝建斌此前表示,受國內民營煉化項目投產影響,PX產能進入快速釋放階段,同時由于PX的生產單元連續重整裝置對煉廠運行具備關鍵作用,或導致產能退出困難;另一方面,聚酯龍頭受益自身產業配套和后發優勢,持續加碼PTA產能,未來行業呈現過剩趨勢。產業鏈上游大幅擴產導致供需格局寬松,滌綸長絲未來擴產集中于行業龍頭,產能增速平穩,產業鏈利潤環節后移概率較大。
據申萬宏源證券統計,2020-2021年國內新增聚酯產能分別為425萬噸/年、355萬噸/年,相關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長絲產能為4040萬噸,疊加2020年行業退出150萬噸長絲產能的假設,2020年長絲產能增速約6.8%;2021年假設部分落后產能退出,產能增速或維持在8%以下。而2013-2019年國內滌綸長絲表觀消費量復合增速為7.8%,2019年消費量同比增長6.1%。2020年長絲需求出現斷崖式下跌,景氣度跌落谷底。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需求恢復先于海外,自2020年8月開始國內紡織服裝需求顯著恢復,當月零售數據同比轉正,下半年國內服裝、紡織品出口業務逐步恢復。
謝建斌認為,2021年海外需求受疫苗接種影響將進入修復階段,同時油價回升使得下游存在部分補庫存需求,同時疊加供給端增速平穩,2021年滌綸長絲或迎來新一輪景氣周期。此外,東方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處于最后的施工階段,預計整體項目于2021年底進入投料試車狀態,2022年實現全流程打通,2023年貢獻全年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