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2日,備受業界矚目的美國《化學與工程新聞》(C&EN)雜志公布了“2024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的權威排名。
經過激烈競爭,三大巨頭繼續占據前三甲位置:巴斯夫憑借其卓越的綜合實力再次登頂,鞏固了全球化學品制造商的領軍地位;中國石化緊隨其后,保持亞軍排名;陶氏化學則憑借穩健業績位列第三。
值得一提的,本次有11家中資化工企業進入全球50強,分別是:中國石化、中國石油、臺塑、中國中化旗下的先正達、榮盛石化、萬華化學、恒力石化、東方盛虹、桐昆控股、恒逸石化、新鳳鳴集團。其中,東方盛虹、新鳳鳴集團為首次上榜。
全球化工行業展現多元格局
巴斯夫在2023年實現了約745億美元的化學品銷售額,繼續穩固其行業領頭羊地位。中國石化雖與巴斯夫存在差距,但憑借581億美元的化學品銷售額和穩健的發展態勢,依然穩守亞軍寶座。陶氏化學則以約446億美元的銷售額位列第三,展現了其不容小覷的發展潛力。
在我國由石油化工大國邁向強國的關鍵時期,東方盛虹和新鳳鳴集團等石化化工企業嶄露頭角,成功躋身全球化工50強之列,展現了中國化工行業的新興力量。同時,中國石油、榮盛石化、萬華化學等企業排名上升,進一步凸顯了中國化工行業的活力與潛力。
在地域分布上,本次榜單充分體現了全球化工行業的多元化競爭格局。美國擁有10家上榜企業,日本緊隨其后擁有7家,德國、韓國和英國也分別占據重要位置。
本年度化工50強的收入門檻為83.7億美元,相較于去年有所下降。銷售額超過500億美元的企業僅有兩家,多數企業位于100億至500億美元區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化工50強企業的化學品銷售額同比下降了10.7%,降至10360億美元,主要受到庫存調整和嚴重產能過剩的影響。
在盈利能力方面,情況亦不樂觀。在披露了利潤數據的38家化工企業中,去年的利潤總額較2022年下降了44.1%,僅為544億美元。許多公司面臨盈利下滑甚至虧損的困境。
對于歐洲化工企業而言,2023年充滿挑戰。高昂的能源成本和老化的資產削弱了市場競爭力。同時,俄烏沖突導致的天然氣供應中斷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疲軟。在此背景下,巴斯夫、英力士、科思創等歐洲公司的化學品銷售額均出現大幅下降。為應對困境,許多企業不得不采取削減成本或關閉低效產能的措施。
大型石化企業亦面臨衰退壓力。受到中國和美國新產能的沖擊,陶氏、埃克森美孚等企業的化學品銷售額和利潤均有所下滑。此外,化肥價格的回落也對美盛、Nutrien等化肥公司造成重創。
六大聚酯龍頭全部上榜
本年度新上榜企業包括東方盛虹、新鳳鳴集團等,而恒逸石化和桐昆集團則成功回歸榜單,再加上原本就在榜單內的榮盛、恒力,國內六大聚酯龍頭全部上榜全球化工企業50強。
在過去的一輪投產潮中,國內六家聚酯龍頭在新增產能中占比達到九成以上,目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行業同時也是龍頭上市公司的CR6(桐昆、恒逸、盛虹、恒力、榮盛、新鳳鳴)在聚酯產業鏈基本占據了超80%的市場份額,且龍頭企業基本包攬整個行業的新增產能,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對下游客戶的議價能力較強。
今年以來,伴隨著新增產能逐步放緩,滌綸長絲行業進入了景氣周期,這在全球化工行業表現整體疲軟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