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紡紗工技能大比武
90后女勞模十年成就冠軍
駱艷玉在比賽中查看紡織機器
7月30日,由武漢市第19屆職業技能大賽組委會主辦,武漢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紡織細紗值車工技能比賽在江南集團圓滿落幕,來自6家紡織企業的20位參賽者經歷初賽、決賽后,江南集團“90后”市勞模駱艷玉獲得冠軍。
按照細紗值車工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兩個階段,初賽、決賽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20%、80%。
初賽在武漢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江南集團、裕大華集團、一棉集團、際華3506廠、際華3509廠、精功棉紡公司等6家參賽單位的51名選手參加筆試考試,其中的20名優勝者進入決賽。
7月27日至30日,緊張激烈、扣人心弦的細紗值車工決賽在江南集團舉行,20名參賽選手按照抽簽順序,參加全項和單項兩類決賽的比賽。
來自武漢江南集團的駱艷玉以100.65分的成績榮獲冠軍,武漢裕大華集團的張紅巧、武漢江南集團的何佳分獲第二、第三名。
選手田秀榮今年已48歲,還有2年就到退休年齡的她仍然踴躍報名,和比她小許多的選手一起同臺競技,不論是初賽還是決賽,不論是試卷答題還是機臺操作,田師傅都一絲不茍地完成各項考核,最終獲得第七名的好成績。
據悉,本項比賽歷時4個多月,充分調動了廣大紡織職工學技術、增本領的熱情,有效推動了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
專家點評>>>
留住吸引年輕人才
重塑武漢紡織輝煌
江南集團紡紗工程師陳昌念:紗值車工是整個紡紗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細紗工序關系到企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水平、質量指標。
本次比賽競爭異常激烈,各選手實力相當,彼此之間的分數差距非常小,第一名與第二名成績僅相差0.74分,與第十名的成績也僅相差4.68分。
武漢的紡織行業曾在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多次獲得部優稱號,但由于工作辛苦、收入不高,造成紡織行業人才流失、高水平技工青黃不接的局面,“希望通過此次大賽,能留住、吸引高水平的年輕業務骨干繼續投身紡織行業,重塑武漢紡織行業的輝煌。”
人物>>>
轟鳴的紡機聲不絕于耳,盡管車間機臺間放置著不少冰塊,但車間內仍有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這讓駱艷玉不停地擦拭著汗水,但她手上的活卻沒有停下來。
1個小時的比賽時間,駱艷玉要負責4個機臺的機器運轉,紗管是否連續運轉、查找斷頭原因,這都需要她做出準確判斷并及時處理,遇到問題駱艷玉不慌不忙,按照日常工作中的流程一絲不茍認真完成,最終獲得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取得第一名。
24歲的駱艷玉是武漢江南集團細紗車間的教練工,是該公司最年輕的共產黨員,更在2012年被評為“武漢市勞動模范”,這是武漢市的第一位“90后”勞模。
2007年,駱艷玉初中畢業后進入江南集團,當上一名紡織學徒工,上班時,她一有機會就向師傅們請教操作上的問題。下班后,更是獨自在宿舍練習掐頭、包粗紗等基本功,進廠不過數月,駱艷玉的實際操作能力已達到一等一級水平。在武漢市第十七屆職業技能比賽中,她以單項第一、總分第二的成績,成為武漢市的操作技術能手。
紡紗廠的工作環境很艱苦,高溫高濕、常年倒班,一個班下來相當于步行20多公里路。一些年輕的工人吃不了這份苦,紛紛跳槽或辭職去城里打工。
有姐妹勸駱艷玉一起去外面高薪打工,但她從來不為之所動,“是公司、是紡紗工這個職業給我了平臺,讓我有展示的機會,我還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成為一名知識和專業技術都是一流水平的新時代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