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行業數字平臺,除了適時優化車間的生產線管理,其他基本不用操心。”位于福州市長樂區的福建春和針紡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春和說,通過數字平臺賦能,公司近兩年來逆勢向好,增加了5臺機器。
陳春和口中的行業數字平臺,是由福建輔布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服務當地花邊面輔料產業的“輔布司·智紡網聯”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以往花邊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多是改變某個工序、車間或工廠的質效;而這個平臺使用物聯網、AI等數字技術,對花邊面料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進行生態重塑,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發展質效。
“以撮合交易為例,客戶只要導入一張照片,幾秒內就能用輔布司自研的‘花無缺’AI圖像搜索引擎,從平臺數據庫中找到這款花型面料的廠家、用料、生產狀態、庫存和價格等信息。”輔布司公司負責人高勇說,國內花邊產業領域工廠有上萬家,僅輔布司平臺數據庫就收集了70多萬個花型,擁有近3萬家行業上下游用戶。
精準快速對接供需,有力推動產能消化和去庫存。輔布司通過物聯網將當地閑置產能整合成虛擬“云工廠”,撮合交易后,可及時根據客戶需求,同原材料廠家等協作,并調度300多家接入平臺的生產企業的900多臺花邊機,快速組織生產。
“通過平臺實時對‘產供銷’各環節進行對接和生產組織的協調,可以將很多小單拼成大單批量化生產,或滿足小批量、個性化的生產需求,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行業上下游產能。”位于長樂的恒申集團化纖板塊總經理梅震說。
福州長樂是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產能約占全國60%。有了數字賦能,當地這一積淀深厚的傳統產業煥發出了新活力。
“輔布司承擔了市場對接、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和生產調度等功能,把眾多中小型的實體工廠‘變’成了生產車間。”陳春和說,這讓中小企業各種財務開支大幅降低,也降低了供貨成本。
據了解,去年接入輔布司平臺的花邊面料的機器產值,超過了當地業內任何一家單體企業。輔布司還建立了200多人的銷售、研發團隊,實現美工、工藝、調試設備等高薪工種在各家“云工廠”共享,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行業賦能新可能。”高勇說,公司將持續把輔布司APP和供應鏈ERP連接,完善數字化“產供銷”生態,協作創新產品、打造品牌等。
作為國內紡織產業重鎮,近年來,長樂打造了一批獲得國家級榮譽的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數字化發展標桿企業和紡織產業智能制造場景。“我們將持續推動紡織企業與數字技術企業間產生‘化學反應’,讓紡織車間里的數字賦能走深走實。”長樂區工業和信息化局二級主任科員陳容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