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3美麗云南”主題創意活動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3號館開展,展期從9月27日持續到10月2日,重點展示云南的自然景觀、民族風俗、民生發展、文化活動和特色城鎮等方面的創意設計作品。
宗旨:闡釋云南的美麗內涵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等人出席展會啟動儀式。隨著幕布揭開和一聲響亮的汽笛聲,一個正奔馳在鐵軌上的火車頭形象出現在會展現場,這個創意獲得了陣陣掌聲,也謀殺了攝影記者們大量相機“內存”。
此次展會由云南省委宣傳部、省委外宣辦和省政府新聞辦、省文產辦、云南藝術學院等單位主辦,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泰國布拉法大學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文化與政策研究所協辦,重點展示云南的自然景觀、民族風俗、民生發展、文化活動和特色城鎮等方面的創意設計作品,同時展出一些特色工藝美術品。旨在用藝術手法、文化創意實踐,鮮活地向國際國內朋友和云南民眾闡釋云南的美麗內涵。
據了解,主辦方之一云南藝術學院十多年來一直在實踐文化創意活動,為籌辦本次活動,該校又組織專家及1500余名師生,開展調研、整理及創意設計。他們深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精髓,創作設計了一大批具有云南特色和地域優勢的創意作品。
特色:展品多樣 實用性強
本次活動展品多樣化。在民族文化方面,有烏銅走銀、刺繡、扎染、錫工藝和珠寶玉石創意作品;在工藝美術方面,有云南僅有的兩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師賴慶國和段國梁協同創新的錫工藝品和木雕家具作品;在特色產品上,有省內優秀企業生產的毛紡織披巾、手工布藝包等。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中的設計作品的社會實用性、服務性都很強,許多作品都具有轉化為現實成果、現實生產力的可能。
展品秀
手機掃一掃 二維圖片變三維
云南藝術學院幻影工作室推出的一套新媒體技術也很有意思。只要在手機里裝一款軟件,手機攝像頭掃到的二維圖片就會呈現出立體感十足的三維畫面。據介紹,這個技術叫二維碼增強現實技術。
本次活動,幻影工作室結合“美麗云南”這個大主題,應用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結合三維模型,設計以明信片形式包含了風景、建筑、服飾三套15張小圖片,以及手繪明信片《云南美食》及《云南特產》兩套,形象地展示出云南的特有文化,讓使用者更加清晰、近距離地了解云南。
空中擺擺手 試衣效果無死角
幻影工作室還推出了3D體感試衣鏡。使用者站在大屏幕前,無需觸摸屏幕,只需通過手勢凌空控制,就可以實現與試衣魔鏡的互動。揮一揮手,所選的衣服將神奇地穿戴于使用者身上,用戶可以在3D屏幕上看到自己試裝的效果,包括背部。而且,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操作在半空中虛擬的按鈕來控制這整個過程。有景頗族、苗族、彝族、拉祜族等七個民族的傳統服飾備選,對于“淘寶控”來說,這個技術簡直“必須有”。
據介紹,3D體感試衣鏡是一套全新概念的硬件軟件集成平臺,它主要由試衣終端、內容管理服務器和互聯網管理三大部分組合而成。它不僅涵蓋普通的試衣鏡功能、多媒體信息發布功能,還將人體感應技術、網絡與數字顯示技術完美結合,使運用該終端的服裝店、商場等公共場合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客戶吸引力和科技感。該技術可以提供給客戶高質量試衣體驗,也給管理人員更簡便的管理服務。
英國學生設計彝族民居獲大獎
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17名建筑系學生為紅河州石屏縣彝族村寨慕善村設計的建筑作品也是展品之一。
去年11月到12月,云南藝術學院與哈德斯菲爾德大學共同組織學生對云南進行實地考察,回到英國后,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學生為石屏慕善村設計了17組現代民居,他們的作品利用現代技術和材料,為民居提供了更好的通風、采光和保暖,更重要的是,這些造型新穎奇特的民居還融合了當地的民族文化。作品近期榮獲了英國國內的創意設計大獎。
4600根棉簽搭建一個“繭”
云南藝術學院師生根據實地采風,還創作設計了個舊火車站商業街、瑞麗傣族民居及社區等創意作品,這些作品充分結合了實用、民俗和大膽的創意,看上去莊重大氣又美輪美奐。
該學院學生曹春蕾等4人,甚至用4600根棉簽,搭建起了一個名為“繭”的作品,新穎、別致,與國家體育場“鳥巢”的構思有得一比。據介紹,4600根棉簽代表云南4600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