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至2011年,許多奢侈品公司在中國享受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中國變成了它們最重要的市場。但2012年迎來了第一次打擊,經濟增長放緩。如今,打擊腐敗賄賂以及反對鋪張浪費令情況雪上加霜。
據英國媒體報道,中國珠寶公司麒麟珠寶的設計師紀堯姆·布羅沙爾說:“這曾是令人吃驚的黃金時代。”從2007年至2011年,許多奢侈品公司在中國享受了兩位數的年增長率,中國變成了它們最重要的市場。但2012年迎來了第一次打擊,經濟增長放緩。如今,打擊腐敗賄賂以及反對鋪張浪費令情況雪上加霜。
英國《經濟學家》周刊網站6月8日發文指出,奢侈品公司的前景似乎已變得暗淡了。中國網民貼出了顯示有罪的圖片,比如工資較低的官員戴著可疑的昂貴手表。這嚇到了一些炫耀性消費的承辦商。北京湘鄂情2013年第一季度陷入虧損。這是一家高消費餐飲機構,利潤通常很高。魚翅的銷售同比下降了約70%。魚翅是老饕們享用的湯中的重要配料。800美元以上的瓶裝波爾多紅酒的進口量暴跌。
文章說,越過奢華的公共宴會,更加復雜的景象浮現——不僅是因為官員們如今私下舉行其奢華的宴會。一些奢侈品公司正努力解決需求在中國放緩的問題,這是事實:比如,2013年第一季度,瑞士表的進口同比下降了24%。但高端商場連卡佛沒有報告在香港或北京的商場出現增長放緩。該商場于1850年在香港開第一家店。截至2013年3月,英國時尚品牌博柏利服裝公司在中國銷售額增長了約20%。此外,私人飛機在中國的銷售額仍在飆升。
文章認為,中國似乎仍是奢侈行業中最大的市場,但可輕松實現的目標一去不復返了。奢侈品公司如今必須在沿海城市以外冒險,它們在那里輕松積累財富,培養新型顧客和細分市場,并嘗試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努力是值得的。盡管目前有些麻煩,但咨詢公司堅持認為:“中國人已成為,而且還將長時間仍是最重要的奢侈品顧客。”其公司估計,在大中華地區(包括港澳臺地區),奢侈品銷售額2013年將增長6%——8%,超過350億美元,令其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奢侈品市場。
但即使這也不代表完整的情況。中國的富人正在進行更多更遠的旅行,在其旅途中購買許多奢侈品,尤其在歐洲。疲軟的歐元鼓勵中國游客大肆揮霍。以購買者國籍來衡量,中國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而且仍在增長。2012年,中國游客完成了8300萬次境外旅行,比2011年增長了18.4%。大型退稅購物公司環球藍聯說,其在2012年給中國購物者的退稅額飆升了58%,增至240億元(合39億美元)以上。
文章稱,要充分利用這一趨勢,公司必須調整其全球的店鋪。它們需要會說普通話的服務員,大到足夠容下大型旅行團的貴賓室和可以處理中國信用卡的支付系統。負責管理瑞士鐘表和珠寶品牌伯爵的菲利普·利奧波德-梅茨格說,他將公司在中國的零售店更多地視為展示櫥窗,而非利潤來源:其全球業務一半來自中國游客,但他們大多在境外旅行時購買。
即便如此,仍有許多機會在中國境內擴大銷售。世界最大的珠寶商周大福的董事總經理黃紹基說,他們的收入繼續增長。周大福在中國有1700個銷售店面。薄弱點主要在受中國艱難掙扎的出口影響的沿海城市。在內陸,當地人尚未習慣境外購物旅行,“中產階層的收入仍在增加”。
文章說,奢侈品公司必須適應中國市場的這一分裂。華麗的錦衣珠寶仍有較小的內陸城鎮的新富人群購買,而沿海城市的環球旅行者們則從其旅行中回來,變成更有學識、更挑剔的購物者。意大利高檔商品生產商聯合會阿爾曼多·布蘭基尼說,這些顧客要求更精妙更現代的設計。
據悉,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國人利用互聯網研究品牌,但大多數奢侈品公司的數字戰略不佳。一項研究發現,在中國,奢侈品網站下載的時間是其他地方的4倍,而且極少提供以人民幣計算的價格或者購買方式的選擇。手機商務在中國增長,但幾乎沒有奢侈品網站為手機優化設置。
文章指出,隨著中國富人的品位進化,將本土特色與全球經驗相結合的商業模式開始顯現。最近被開云公司收購的麒麟就是一例。在北京政府下訂單的情況下,外國汽車制造商及其中國合資伙伴正在創建新的本土品牌:寶馬將生產新車型“之諾”,而奔馳將以“騰勢”品牌推出新車型。
文章說,迄今為止,中國奢侈品購買者瞧不起本國品牌,尤其是汽車購買者。中歐國際商學院的米歇爾·古薩茨說,土洋聯手推出的品牌也許會促使他們再次重新評估“中國制造”的標簽。古薩茨認為,隨著歐洲的奢侈品公司從低產量的獨家限量走向半產業化的規模,它們“必須考慮經濟問題”,考慮在中國制造,而非主要對華出口。讓中國富人打開腰包的商業必須保持演變,但增長機會讓這變得極有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