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29日刊登了一篇報道,著眼點是中美口罩企業的產品競爭。這篇文章稱,美國口罩商“Premium-PPE ”的月度口罩產量相比去年的峰值暴跌近90%,員工人數也出現銳減,原因是受到從中國進口的廉價產品沖擊。
報道描述道,閑置的設備和成堆的未售出商品填滿了這家公司位于弗吉尼亞海灘市的工廠。該公司號稱曾擁有多達280人的員工,而現在已縮減到大約50人。報道稱,“Premium-PPE”是多家輸給中國競爭對手的美國口罩商之一。這家企業的首席營收官迪利聲稱,中企產品價格低于成本價格。
據報道,去年3月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后,“Premium-PPE”的業務從賣電子煙轉向賣口罩。當時,美國面臨口罩嚴重短缺情況,該公司產品非常暢銷。雖然目前美國的疫苗接種取得一定進展,但民眾對口罩的需求并沒有消失。然而,很少有消費者愿意花 10 倍的錢購買美國制造的口罩來替代中國制造的口罩,盡管他們的產品都特意以標注“Made in USA(美國制造)”,試圖以此強調產品的質量。
《日經亞洲評論》稱,根據包括中小型公司在內的美國口罩制造商協會的數據,美國有近 3 億個口罩閑置在倉庫中,生產商正在接連倒閉。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口罩制造商協會想到的辦法是找政府。據報道,擔任美國口罩制造商協會主席的迪利 5 月曾致信總統拜登,要求政府買光這些庫存,并出臺其他支持措施。這封信還將在美國維持口罩生產以應對未來的大流行提升至“國家安全問題”。
報道提到,雖然很少有人反對推動美國制造業“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想法”,但關于政府、企業和消費者成本的令人不安的討論往往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