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全國多地圍繞“春天”主題,打造消費新場景、推出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消費市場熱力十足。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數據的顯示,清明節假期3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19億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國內游客出游花費539.5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
這個清明假期,在城市“追”花、去露營踏青、看春日市集等民眾出行活動極大地帶動了各地消費市場。
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的清明假期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0.4%。商品消費方面,綠色有機食品、服裝、家電等銷售額同比增長都超過10%,全國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和銷售額同比增長也都超過五成。
據央視報道,露營經濟火熱、戶外騎行受青睞、傳統商圈消費旺等多元化消費特征頗為明顯。
露營經濟火熱
裝備升級滿足多元需求
春暖花開正是踏青好時節,隨著近段時間以來多地露營經濟持續火熱,從便利的“拎包露營”租賃到便捷的速拋帳篷,露營市場的消費業態和裝備升級趨勢明顯,以期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元需求。
廣州珠江邊的臨江帶狀公園,不少市民支起帳篷、鋪上餐點,享受春光,十分愜意。在公園附近,有不少租賃點提供露營裝備租賃服務。
在戶外用品賣場,新品“2秒快開”的速拋帳篷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據了解,性價比高、造型奇特的帳篷受到入門玩家的歡迎,科技感十足、適應不同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帳篷則是進階玩家的選擇。
互聯網銷售平臺數據顯示,3月以來,露營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240%,淋浴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150%,三合一天幕版自動帳篷成交額環比增長700%。
騎行運動熱度高
輕量化裝備受青睞
假期中熱門的戶外活動里,除了露營,還有騎行出游。隨著專業、新穎的裝備不斷涌現,騎行的場景愈發豐富,受眾也日益廣泛。
數據顯示,騎行服、青少年自行車等裝備成交額大幅增長。自駕與騎行的結合,為騎行愛好者提供更多探索的空間。
穿戴好速干衣、安全頭盔、騎行鏡和鎖鞋,在這些專業裝備的加持下,100多公里的環滇池騎行賞春,對于專業騎行愛好者來說只需要3—4個小時。
據了解,作為健身、觀景兩不誤的活動,騎行的路線并不只局限于城市周邊,以四輪汽車組合二輪自行車的“4+2”的出行方式正在流行。折疊自行車的興起,也讓更多人加入輕量化騎行的隊伍。升級變速系統、制動系統,也能極大地提高騎行的性能體驗。
互聯網銷售平臺數據顯示,3月以來,騎行服成交額同比增長160%,青少年自行車成交額同比增長260%。
傳統商圈消費旺
特色街區新體驗
清明假期,全國多地商圈迎來了大批游客,消費不斷升溫。
據上海旅游大數據監測,清明假期三天上海共接待游客664.10萬人次,上海地區含吃、住、行、游、購、娛等消費交易總金額為106.8億元。上海南京路某重點商場假期前兩日銷售額突破1720萬元,單日客流同比2023年假期期間增長約74%。
除了熱門景點、傳統商圈,上海眾多特色街區圍繞不同主題推出特色活動。在上海楊浦區的大學路,以藝術畫作與花市為背景,打造油畫與花藝結合的藝術裝置展覽,同時,引入花卉綠植、藝術原創、生活方式類等業態,為游客們增添了新的體驗。
北京市60個重點商圈假期客流量2168萬人次,同比增長4.4%。其中,前門大柵欄商圈、地安門外商圈、五棵松商圈、王府井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別增長48.5%、34.1%、17.8%、17.7%,朝陽合生匯、斯普瑞斯奧萊、首創奧萊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6.2%、54.9%、50.8%。
在清明假期,“北京消費季”主題活動融合商文旅體多元場景,令消費者購物就餐、賞花踏青、運動健身等熱情高漲。譬如戶外運動品牌銷售熱度受戶外需求增長影響持續攀升,在中糧·祥云小鎮,場內健康業態和體育運動業態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59%和150%。西單大悅城的運動品牌也受到消費者歡迎,運動品類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0%,其中,薩洛蒙、北面、lululemon同比增長率均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