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數據已引起了民政部門、紡織企業和慈善組織的共同關注。記者近日了解到,民政部將在經常性社會捐贈工作基礎上,以加強和創新慈善超市為工作支點,整合政府、企業、慈善組織、志愿者等多方面力量,著力打造具備衣物捐贈、分揀倉儲、扶貧濟困、再生加工等多種功能的慈善服務平臺。
我國以捐贈廢舊衣物(含被、毯等紡織品)為主的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始于1996年,后來在民政系統全力推動下,全國目前已形成了由3萬多個社會捐助站點(含9000個慈善超市)組成的經常性社會捐助體系,年均募集廢舊衣物過億件,在扶貧濟困、災害救助等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相對于每年2000萬噸的廢舊紡織品而言,目前的收集量仍然偏小,同時,僅靠扶貧濟困的單一途徑,也難以消化所有的廢舊紡織品。隨著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的開展,民政部計劃以慈善超市為支點,不斷充實和擴大經常性社會捐助體系,并聯合各種社會力量開展集中性募集和回收,推動廣大公眾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通過捐贈廢舊衣物來奉獻愛心、踐行節儉,既滿足人民群眾助人為樂的良好愿望,又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當前,民政部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青少年基金會等單位舉行的“舊衣物零拋棄”活動,就是一次有意義的實踐。
據介紹,民政部將在做好募集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國家發改委,依托有關科研機構,進一步研發廢舊紡織品再生加工利用技術,攻克其中關鍵技術環節,努力實現變廢為寶,為節儉節約活動提供可行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