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對2023年國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進行公示,共發布62個項目,其中由蒼南縣望里鎮人民政府承擔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項目位列其中。
據了解,入選試點項目循環經濟模式成熟,循環產業鏈條完整,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突出,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顯著,標準化基礎較好,對《“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重點任務、重點工程與行動有顯著支撐作用。
項目以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園區循環化發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再制造、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快遞包裝綠色轉型、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等為重點領域。
試點任務為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模式建設,包括工作推進機制建設、組織管理工作策劃并實施、工作人員標準化意識強化、工作模式持續改進;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基礎性工作,包括建立循環經濟標準體系、制修訂循環經濟相關標準;開展循環經濟標準的宣傳及貫徹應用,包括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宣傳和培訓、推進節能節水環保循環利用等相關標準貫徹實施、采用先進標準、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建設循環經濟標準化信息平臺,包括信息平臺的建立、宣傳及有效應用。
我國廢舊紡織品回收量已經從2015年的260萬噸增長到2022年的544萬噸,其中200萬噸,在全國最大廢舊布角料集散地——浙江溫州蒼南縣“再生”,探索制定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國家標準勢在必行。
據蒼南縣經信局提供數據顯示,全縣現有2400多家企業從事紡織生產,近5萬人從事再生紡織業。當地經加工的再生紗線,被制成衣物、清潔用品等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創造產值近百億。
近十年來,蒼南縣再生紡織業開展環境整治,清退部分低小散的作坊式廢舊布料加工企業,明令禁止再生紡線染色排放污水,要求企業引入環保設施等,規范行業生產。據介紹,由于不需要染色等步驟,廢舊布角料收購價格每噸3000至9000元不等,經過再生紡織工藝后可賣到每噸8000至14000元,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價值進一步被放大。現在,望里鎮再生紡織上規企業增加到45家。
按照研究機構測算,每回收利用1千克廢舊紡織品,可降低3.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蒼南縣一年再生200萬噸廢舊布料,相當于減少了720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這需要造45萬畝碳匯林才能吸收完成。
此次國家標準試點探索,蒼南縣計劃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產品、設備、工藝、綠色、低碳等全生命周期制定標準體系,將有助于我國再生紡織產業更規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