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調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至3.0%。世貿組織將全球貨物貿易增速下調至1.2%。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國外貿該如何繼續保持穩中提質?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外貿轉型升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會議對下一步我國穩外貿工作重點進行部署。這是三個月來,國務院第二次聚焦外貿話題,今年7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根據形勢變化和企業關切,確定進一步穩外貿措施。可以看出,在穩外貿工作方面,我國政府既有戰術指導,又有戰略引領,持續發力助外貿穩中提質。與此同時,即將出臺的《關于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成為建設經貿強國、推動外貿提質增效的綱領性的頂層設計,各方早已翹首以盼。
《報告》介紹了我國外貿成績,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4.62萬億美元,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的46.9億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7919億美元,2014年以來,我國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務進出口國,貿易規模快速增長。同時,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并且我國在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商品結構、經營主體和貿易方式等“五個優化”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但在未來,我國外貿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從外部看,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蔓延,地緣政治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從內部來看,我國低要素成本的傳統競爭優勢不斷削弱,綜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產業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力有待提升,營商環境需進一步改善。因此,推動我國外貿提質生效,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尤為重要。
全國人大財經委建議,我國應推動競爭優勢由價格為主向質量、技術、品牌為核心的綜合優勢轉型;推動出口由貨物為主向貨物、服務、資本輸出相結合轉型;推動進出口結構由出口為主向優進優出、均衡發展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這份報告,還是專家學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諸如促進貿易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這樣的關鍵詞。
近三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高速增長,成為外貿增長新亮點。為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國務院先后分3批在杭州等35個城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據海關統計,2018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202.8億美元,同比增長52.3%。在此基礎上,《報告》提出要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復制推廣成熟經驗做法。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管理模式,優化通關作業流程和海關統計制度,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范圍。
“跨境電商在促進我國傳統外貿轉型升級、培育我國外貿新業態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外貿轉型升級的關鍵是要提高外貿的服務水平,跨境電商可以說就是一個貿易綜合性服務平臺,服務企業,為企業賦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全球市場跌宕起伏,傳統外貿企業面臨訂單減少、成本上升等問挑戰,跨境電商平臺可為傳統企業提供數據支持,給企業傳遞最新市場信息,幫助企業了解行業競爭環境,實現供給和需求匹配,從而為企業培育增長新動能;全球市場轉型的方向是普惠貿易,從大的企業主導變成中小微企業參與,而跨境電商便利了中小微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讓更多對敏銳、小而精的企業參與全球貿易,從而增強了市場活力。
“外貿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因為,在當前,服務業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部門,服務業增加值從2015年開始超過中國GDP的一半,服務貿易在外貿中所占的比重從2012年的11.1%,提高至2018年的14.7%。”清華大學服務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羅立彬告訴記者,外貿要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容納更高的勞動力成本、降低環保壓力,服務貿易符合這兩個條件,同時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強,服務出口可以解決更多就業問題。
據了解,2016年2月以來,國務院部署在北京、上海等17個省市(區域)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穩步拓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2018年認定首批13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目前正啟動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和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建設,發掘特色服務出口潛力;加快推進服務外包轉型升級,開展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動態調整。
羅立彬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進步降低了服務貿易成本、增強了服務可貿易性;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規模,有助于中國服務提供商在為中國消費者服務過程中培育出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發展。
在此基礎上,《意見》將進一步促進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生長,以及為服務貿易這一全球貿易增長新引擎發的展拓展新空間,由此,我國外貿發展必將不斷釋放新動能,外貿高質量發展也會底氣十足。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