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受外需疲弱、貿易環境復雜、生產成本高企等因素影響,毛紡行業生產、效益、投資等主要運行指標均增長減弱,出口壓力明顯增加。盡管面對嚴峻復雜的環境和外部壓力,但毛紡行業整體效益平穩,主要數據呈現增長,行業運行顯示出強大韌性。
行業運行彰顯強大韌性
據中毛協發布的2023年1—11月毛紡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23年,雖然行業面臨嚴峻形勢,但全行業仍保持了穩定發展。截至2023年11月,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幅達8.8%,增速回升,僅次于2021年的快速回升增速。規模以上毛紡織及染整精加工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7%,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0%。
進出口方面,劉家強介紹,毛紡行業作為高度全球化分工和區域化產業合作的產業,過去幾年中,全球產業鏈不斷調整,2023年以來中國毛紡原料與制品在美國、歐盟和日本市場上進口份額均有下調。
據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3年1—11月,毛紡原料與制品出口額112億美元,同比下跌1%,出口呈現逐步放緩形勢。出口市場方面,美國依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出口份額占比有所提升,占毛紡產品總出口額的23%,主要體現在地毯出口的增長,而對美毛針織和毛梭織服裝出口均呈現明顯下滑。對歐盟毛紡產品出口也基本平穩,同比增長0.3%,占比約20%。對另一主要市場東盟的出口呈現下滑,同比下跌11%,占比12%下降1.4個百分點,主要體現在對東盟的毛紗線和毛織物出口均呈現較快下滑。
2023年前11個月,毛紡原料及制品的進口額下滑較快,合計進口額約38億美元,同比下跌7.8%。同期羊毛進口27.2萬噸,同比增長2.5%,進口額18.8億美元,同比下跌9.8%。從幾個主要產毛國進口的羊毛數量均呈現增長。
劉家強介紹,在復雜形勢下,整個毛紡行業在承壓下彰顯出強大韌性。下一步行業應繼續立足新發展階段,緊扣高質量發展,不斷鞏固制造優勢,著力提升基礎能力和現代化水平,積極開展行業對話交流,利用國際組織等平臺,在國際上發出行業聲音、展示行業形象,營造有利于中國毛紡織制造業發展的國際環境,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為行業綠色發展貢獻毛紡力量
2023年,經歷了三年困難局面的毛紡人在中毛協的帶領下,瞄準綠色低碳、時尚發展、智能轉型、科技創新等方向開展了多項工作,并取得了較大成果。
綠色發展方面,中毛協組建了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聯盟,吸引了26家生產制造企業、高等院校、咨詢機構加入。聯盟正式成立后,中毛協對聯盟成員組織了專題培訓,包括歐盟綠色低碳政策(PEF)、全生命周期(LCA)方法、碳足跡核算與評價方法、毛紡織品的碳足跡/LCA實操及講解等內容,課程實用有效,通過系統培訓,使聯盟成員對政策、標準、方法有了清晰了解,為后續工作有效開展做好充足技術準備。劉家強表示,后續聯盟將有序開展產品碳足跡、企業碳排放調研和行業數據庫構建等工作。
此外,中毛協還開展了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技術征集工作,最終形成2023年度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技術推薦目錄,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申報“植物染料染色毛針織物生產技術”等11項技術列入在推薦目錄中。目前,該目錄已向行業發布,希望為行業實施推進綠色低碳提供技術參考。
眾多優勢企業也在綠色發展方面取得較大成果,為行業樹立了典范。2023年9月,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在聯合國“產業可持續創新”官方邊會上,簽署并遞交了“可持續發展產業共識”倡議,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最高級別峰會上,發出代表中國羊絨的“善議之聲”。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在2023年秋冬法國PV面料展上,推出一款自然原色產品吸引了眾多商家的關注,展現出南山智尚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劉家強介紹,綠色發展將是毛紡行業的重中之重,行業將牢固樹立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承擔中國毛紡人的責任,貢獻中國毛紡人的智慧,共同為推進毛紡織行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科技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毛紡行業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驅動力、引領力,不斷加強企業主體自身創新能力建設。
自2020年起,中毛協開啟了“中國毛紡織行業技術研發中心認定”工作,目的是通過行業技術研發中心的培育認定,發現和培養一批企業,幫助指導企業健全完善研發體系、增強研發能力、樹立研發目標,提升研發績效,對標國際,帶領行業創新能力的提高。2023年,江蘇丹毛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舟山久意達機械有限公司被認定為“中國毛紡織行業毛精紡梳理裝備制造與應用技術聯合研發中心”,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被認定為“中國毛紡織行業精梳毛紡紗線技術研發中心”。目前共有十家毛紡織企業通過“中國毛紡織行業技術研發中心”認定。這十家企業涵蓋紗線、毛織物、毛針織、山羊絨制品等多個產品門類,在研發體系建設、研發戰略與方向、運行和實施、技術與產品、產業鏈合作等各方面表現突出,代表當前我國毛紡織行業技術研發的先進水平。
同時中毛協在項目合作、標準制定等方面側重與研發中心及所在企業開展合作,如中毛協與江蘇聯宏合作開展《可機洗純山羊絨針織衫》團體標準制定、與蘭州三毛合作開展《質量分級及“領跑者”評價要求 精梳毛織品》團體標準制定、與山東如意合作開展《毛紡織行業碳排放研究項目-毛織物部分》等項目。
此外,中毛協自2019年以來就啟動了行業智能制造工作,通過樹立典型案例、構建標準體系等系列工作,推動行業數轉智改進程。2023年,行業推薦江蘇陽光股份有限公司、康賽妮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澳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企業的項目入選行業智能制造典型范例,截至目前,共有14個在建項目入選,為行業提供范本。
劉家強介紹,由于毛紡織產業鏈較長,不同的產品生產組織方式差異較大,實施智能制造建設的難度和進度不盡相同,中毛協根據行業智能制造建設程度,分階段組織智能制造標準的制定,逐步構建標準體系。結合寧波康賽妮集團公司智能工廠項目,中毛協牽頭組織制定了《毛粗紡智能工廠》3項中國紡聯團體標準,并于2021年完成并發布。隨后,結合浙江新澳毛紡織有限公司的項目,中毛協牽頭組織制定《毛精紡智能工廠》團體標準,標準于2023年3月發布。
此外,2023年,中毛協聚焦毛紡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創新行業服務范式,帶領行業還在集群發展、品牌建設、人才培訓、國際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對于2024年的發展,劉家強表示將繼續做好集群調研咨詢、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開展新標準項目征集和立項工作等,繼續提升中國毛紡行業影響力,為全球毛紡產業鏈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