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內,I.T各分部總資產78.21億港元,其中香港及澳門市場總資產33.39億港元,中國大陸市場總資產34.52億港元,日本及美國市場總資產9.45億港元,其他市場總資產0.86億港元,各分部總資產較2019年2月28日均有提升。
但自上個財政年度的下半年以來,集團的零售增長放緩。集團總營業額同比減少1.2%至40.154億港元,期內凈虧損7120萬港元,而上年同期盈利1.134億港元。另外集團毛利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1%、毛利率減少1.9%至62.1%。
I.T報告期內營利雙減的原因是什么?我們分地區一一進行梳理。
“優等生”穩扎穩打
報告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總營業額增加0.8%至18.70億港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46.6%。毛利率上升0.4個百分點至61.3%。銷售的持續增長主要得益于可供比較店鋪的銷售增長以及線上店鋪的進一步擴張。由于人民幣的貶值,大陸地區銷售額轉換為港元后大部分銷售增長被抵消,但電子商務的發展仍使得大陸業務的銷售貢獻持續增長,旗下多個品牌的天貓旗艦店發展勢頭迅猛,線上線下的影響力在持續擴大。
“留學生”揚長避短
日本及美國市場零售總營業額增加5.7%%至6.07億港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15.1%。毛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至70.8%。業務整體延續數年強勁增長形勢繼續增長,原因是主力品牌在北美和歐洲新城市獲得市場的大力支持。而利潤的下降與主力品牌倫敦新店的開業前開支有關,該店將于明年正式登場,計劃進一步擴大市場的影響力。
“尖子生”成“吊車尾”
而一貫作為集團主力的香港及澳門市場報告期內表現則不盡人意。總營業額減少6.3%至14.81億港元,占集團總營業額的36.9%。由于復雜的經濟環境,種種因素都對香港及澳門市場的銷售情況造成了負面影響。
銷售下降的原因較為宏觀,中美貿易緊張持續升級、地緣政治沖突帶來的社會動蕩及由此導致的入境旅客人次減少、消費意欲下降,都產生了不利影響,不僅使地區市場銷售下降,甚至憑“一己之力”使整個集團的總營業額呈負增長。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為刺激銷量提早展開了折扣和優惠活動,令運營效率下降,可以說業務表現直接影響了集團的總營收情況。
總體來看,I.T集團中國大陸市場發揮穩定,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日本及美國市場也延續多年佳績穩健增長,香港及澳門地區市場較為艱難,面臨諸多嚴峻考驗。
綜合中報情況,I.T集團表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在國際貿易和地緣政治局勢的持續影響下,集團將繼續投資積極的發展計劃以提升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同時將重點放在控制成本、產生現金和增強資產負債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