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紡紗原料的再生纖維,憑借成本低、可回收等優(yōu)勢越來越得到紡織行業(yè)的關注,在紡織生產環(huán)節(jié)重要性不斷上升。日前,立達推出的全新半自動轉杯紡紗機R 36就以再生纖維為生產原料,解決了纖維強力不足、紡紗穩(wěn)定性差等難題,為紡紗企業(yè)實現高品質紗線的經濟生產提供了設備支持。
鑒于再生纖維可減少紡紗原料成本的優(yōu)勢,它的重要性在不斷上升,目前紡紗使用最多的是機織或針織面料回收后加工成的再生纖維。但再生纖維缺點也較明顯,短纖維含量高將會限制纖維強力,降低紡紗過程的穩(wěn)定性。因此,采用再生纖維的前提是,生產得到的紗線性能需達到必要的標準。
立達經生產實踐發(fā)現,轉杯紡技術是最適合這類纖維的紡紗技術。據使用R 36的客戶反映,與老機型R 35或R 923中的舊式紡紗箱相比,全新的S 36紡紗箱可帶來更好的成紗穩(wěn)定性。經質量測試證實,R 36生產的紗線強力可提升至0.5 cN/tex以上。此外,紗線不勻率的缺點也有所改善。如此一來,在纖維原料仍然適用的情況下,R 36還可用再生纖維生產出高支紗線。
據立達負責人介紹,通過對R 36的大量測試顯示,紗線磨損與紡杯直徑之間存在關聯。因為采用更小的紡杯時,由于纖維流動優(yōu)化,紡紗張力得到改善,紗線強力和均勻度都將有所提升,同時,紗線磨損也減少了。這表示,由再生纖維生產的紗線在后道工序中產生的塵雜更少,這一特點在R 35機型上也同樣適用。因此,針對這類紡紗應用,部分客戶已經開始使用直徑為36毫米或38毫米的紡杯。
此外,為了與改進版紡紗箱S 36的技術優(yōu)勢形成互補,全新的R 36機型具備了再生纖維生產粗支紗所需的獨特功能:經過優(yōu)化的AMIspin接頭系統有助于實現高品質紗線和高效生產,對于低強力紗線來說尤其明顯;全新可選配的AMIspin-Pro技術具備更多設置選項,可提升生產成功率;接頭快速簡單,無需按下其它按鈕,節(jié)省時間,確保紗線品質的一致性;R 36的兩側實現了完全獨立,因此換批難度大大降低;由于機器設計穩(wěn)固,長車產量也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無限速要求;"優(yōu)質生頭"(QSI)功能可快速啟動整機運行,省時省力。同時,QSI工藝確保了接頭質量穩(wěn)定維持在AMIspin的高水準。如果機器安裝了清紗器,QSI還可對所有接頭進行測試。
從可持續(xù)生產和節(jié)約環(huán)保的角度出發(fā),面料的回收再利用也在立達的考慮之內。比如,轉杯紡紗機R 36就完全適合于處理回收再生后的短纖維。由于再生纖維這種材料的供應方不同,原料的組成穩(wěn)定性比原生棉要低。在紡紗過程中,未充分開松的紗頭和長絲中的雜質會對生產產生阻力,但是現在,這些不同成分可通過紡紗箱S 36紡成紗線,且出線均勻強度好。
目前,經半自動轉杯紡紗機R 36產出的紗線品質穩(wěn)定,獲得市場好評。其配備的AMIspin系統使得接頭質量保持在較高水平,可確保后道工序平穩(wěn)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