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品牌防水沖鋒衣涉氟風波引發關注。后續諸多專家及時對傳言進行了解讀與澄清。從這一現象不難看出,當前消費者對可持續生活方式的追求日益高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紡織行業實際上早已積極采取行動,走在了踐行安全健康的發展道路上。
無氟防水成趨勢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消費者對健康安全產品需求激增的當下,與含氟類產品相比,無氟類紡織品因其安全、環保的優勢逐漸嶄露頭角。
“目前,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印染行業協會監事長陳志華在此前召開的行業會議上指出,《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的生效實施,標志著氟系紡織品正在我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據了解,我國已將PFOS類、PFOA類、PFHxS類物質(皆屬于PFAS類化合物)等納入《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2023年版)》,除部分用途外,禁止生產加工使用。在與紡織品有關的用途中,僅例外允許PFOA類物質用于“保護工人免受危險液體造成的健康和安全風險影響的拒油拒水紡織品”。
在這一趨勢下,加緊無氟防水劑的開發與使用,成為眾多紡織企業謀求長遠發展的關鍵選擇。
“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防水劑市場,我國在2023年的市場規模約為16億元-20億元,其中無氟防水劑占據4億元-5億元,勢頭增長強勁。”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總工程師宋富佳介紹,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對PFAS的管控越來越嚴格,中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都出臺了相關政策限制或禁止PFAS的使用。這些政策推動了無氟防水劑的研發和應用,促進了行業向更環保、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陳志華指出,隨著生態環境剛性約束逐步強化,近年來,不少國內助劑企業正在加快差異化、高端化、綠色化的紡織化學品的研發和工藝優化,無氟防水劑作為其中的典型產品之一,目前已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助劑開啟破局之道
近年來,越來越多紡織助劑企業開始研發和推廣無氟紡織品助劑,以滿足消費者對環保、健康生活的需求。
廣東德美精細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美化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德美化工總經理黃尚東介紹,企業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致力于加大生物基產品的開發和印染短流程工藝的研究。公司的防水項目發展較早,建有全國防水技術研發中心,針對丙烯酸類無氟防水劑、聚氨酯類無氟防水劑、有機硅類無氟防水劑等都擁有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
福可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推出的丙烯酸系列無氟防水劑,以天然棕櫚油及其衍生物(Palm Oil)為部分原料,利用仿生學原理模擬水黽腿,創新開發出多聯結構聚合物,具有更大的接觸角,呈現更多定向排列的側鏈,結晶程度更高,具有優異的防水性能。
石獅市瑞鷹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生物基無氟防水劑更是一舉拿下2024金磚國家工業創新大賽優秀獎。“該產品不含PFOA和其他難以降解的化學物質,符合綠色環保和低碳發展的要求。與傳統無氟防水劑相比,在維持防水效果的同時,還解決了色變小、改善手抓白現象等常見問題。該產品已獲得美國農業部生物基認證、藍標認證、零排放危險化學品(ZDHC)認證證書。”該公司總經理夏繼平介紹。
紡企去“氟”進行時
不僅是上游紡織助劑企業加緊研發無氟產品,我國印染企業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減少含氟產品數量,并規劃未來“去氟”目標。
四川綿陽佳聯印染有限公司很早就開始使用無氟防水劑。該公司研發總監魏田裕介紹,公司所使用的無氟防水劑具有優異防水性能、較好的洗后晾干性能,防水整理后或柔軟或硬挺可選擇,賦予防水織物較好的撕破強力等優點,在生產過程中焙烘要求的溫度更低,更加節能環保。“環保與安全這兩大趨勢在一定程度上相輔相成。環保與健康都主張對自然的尊重,以更可持續、更科學的方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雙向升級,不僅是市場的革新,更是生活方式的變革。” 魏田裕說。
“防水面料的應用發展和研發趨勢是可以預見的,安全舒適、綠色環保、復合功能性等因素是應該注意的關鍵。”石獅市華寶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蔡濤表示,印染企業應該從原材料的選取,到生產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應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采用無氟防水助劑,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更將成為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安全環保型產品,這無疑為無氟類防水面料開辟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直面消費者的服裝領域,相關企業更是不甘落后。安踏計劃至2030年將可持續產品比例提升至50%,特步積極探索在體育用品中使用可回收和生物及材料,李寧也承諾逐步淘汰長鏈氟化物,響應環保政策……
相信在未來,在紡織上下游企業的積極創新推動下,環保與健康不再是消費者選購衣物時的備選項,而是成為了縫制進每一件衣物經緯之間的基礎標配,融入日常著裝的每一處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