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3日),2025海寧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春季)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寧家博會”)在位于“中國布藝名鎮”許村鎮的海寧中國家紡城拉開帷幕。
本屆博覽會為期三天,以“智造·讓家更美好”為主題,展示面積近25萬平方米,匯聚了2000余家源頭企業和品牌商。
提花織錦與數字印花交相輝映,非遺刺繡與智能織機同臺競技。“錦韻潮城 風尚許村”2025國風時尚面料新春推廣季同期舉辦,200余家企業帶來“國風服裝面料”新品,彰顯“家紡面料+服裝服飾+紡織非遺”融合優勢,推動傳統產業煥新。
曾以沙發布、窗簾布聞名世界的許村家紡產業集群,正以“布布高”的昂揚姿態,書寫從傳統家紡布到國潮服飾布的產業躍遷傳奇。
“一匹布”的基因覺醒:
從“遮光保暖”到“文化表達”
從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到時尚產業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化之間,許村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的獨特路徑。近年來,許村全力拓展千億時尚產業版圖,從全產業鏈產業集群向創意型集群轉變,通過多方聚力,以數字賦能、時尚賦能、服務賦能,推進家紡產業跨越式發展。
“許村是海寧精神的‘引領者’,許村人依靠勤勞和智慧造就了家紡產業這張‘金名片’!遍_幕式上,海寧市委書記徐明良表示,經過40多年蓬勃發展,許村家紡實現了從“一塊布”到“一個家”的跨越。目前,許村家紡經營主體近8000家,構建起了涵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正加速建設世界級家紡產業集群先行區。許村家紡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35%,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聚了11個公共服務平臺,產業鏈生態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作為全球最大的提花家紡面料生產基地,許村的紡織基因深植于千年運河文化,蠶絲織造、棉麻織造及云錦織造等非遺技藝,被匠心傳承至今。
產業轉型的浪潮讓許村人敏銳洞察到:布料不僅是物理空間的裝飾品,更是文化敘事的載體。當馬面裙在社交媒體引發現象級傳播,當新中式服飾成為“Z世代”衣櫥必備,許村紡織企業開始重新解碼提花織錦的文化基因。
“一塊布”的傳奇創新:
以“傳統技藝”織就“錦繡山河”
國風國潮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重新詮釋與創造性表達,是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和文化自覺的時代回響。
一絲一縷,承載璀璨文化。紡染織繡、綾羅綢緞、絲帛絹錦……走進海寧中國家紡城杭海面輔料中心的“紡織非遺創意館”,一件件展示品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深厚的歷史。
馬面裙的大火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傳統家紡面料運用到服裝產業,變成了一種時尚,這是服裝面料在賦能家紡產業出現的新亮點。這場始于面料的變革風暴,本質是一場關于文化自信與產業智慧的深度對話。
近年來,許村鎮不斷接納從周邊搬遷而來的服裝企業,形成了南面服裝企業、北面家紡企業的產業格局。只要將兩者打通,服裝企業就能在家紡產業聚集地尋找合適的面料成衣,家紡企業則能直接供貨給服裝產業。
從“織造”到“智造”,如今許村不僅有馬面裙,還有款式各異的“新中式”服裝、各色蜀錦圍巾、以真絲材質呈現的《千里江山圖》文創產品等。傳統技藝不斷同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為布料增添了文化厚度。
從遮光窗簾到國潮華服,從代工生產到文化輸出,許村這片熱土上的每一根紗線都在編織新的傳奇。許村的實踐證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是簡單的設備更新,而是文化基因的重組再造;不是被動迎合潮流,而是主動定義時尚。當智能織機的韻律與千年織錦的“心跳”同頻共振,“布布高”的許村故事,正在世界時尚版圖上繡出絢麗的東方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