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亞地區的傳統紡織、刺繡等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面臨逐漸消失的風險,通過將非遺與時尚相結合,我們有機會讓他們重新振興,使其在保留文化意義的同時吸引消費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文化處處長楊碧幸13日如是說。
當日,由楚雄州人民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聯合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當代時尚設計合作伙伴會議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舉行。來自日本、韓國、蒙古等國的時尚與設計機構代表、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圍繞“非遺傳承保護、時尚賦能、區域協作、可持續發展”四大維度展開對話。
楚雄是中國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擁有世界恐龍之鄉、東方人類故鄉、世界野生菌王國、中國綠孔雀之鄉4張世界級名片。同時也是傳承創新的“彝繡之都”、美美與共的“賽裝圣地”。近年來,依托具有1350多年歷史的永仁直苴彝族賽裝節文化資源,該州打造“楚雄時裝周”文化品牌,并將賽裝、時裝和彝繡相結合,讓彝繡時裝走上上海、北京、米蘭、巴黎等國內外時裝秀場。
為深化東亞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創意產業之間的相互聯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尚"項目,即通過能力建設、導師指導和資源聯通等舉措,為傳統手工藝匠人、時尚專業的學生和獨立時尚設計師等搭建平臺,探索非遺與時尚合作的全新可能性。本次會議是該項目在中國落地的首次會議。
“希望此次會議能夠為時尚行業提供豐富多樣的文化創意靈感,讓非遺得到有效傳承與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地區辦事處主任夏澤翰說。
“作為參與者,我們非常愿意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時尚’項目。”東華大學教授、上海創意城市推進辦公室執行副秘書長潘瑾稱,希望今后通過商業融合、開設培訓班、品牌合作等形式讓非遺與時尚得到更好的呈現與融合。
日本創意協會創意總監飯村裕子說,“在對非遺進行保護的同時,我們希望與更多國內外行業伙伴加強溝通與聯系。通過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助力非遺可持續發展。”
“此次會議是對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有力支持。”中共楚雄州委副書記、楚雄州人民政府州長張文旺致辭稱,希望大家與楚雄攜手,共同探索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新路徑,真正實現非遺的活態傳承與保護。
活動期間,還開展非遺與時尚融合學術交流、主題演講、非遺實地考察、彝繡時尚設計成果展示及賽裝節民俗活動體驗等系列活動。